鞭叶铁线蕨 百科内容来自于: 百度百科

鞭叶铁线蕨·版本一

基本信息

鞭叶铁线蕨

鞭叶铁线蕨

【鞭叶铁线蕨的功效介绍】:鞭叶铁线蕨 (《贵州草药》)
【拉丁名】:Adiantum caudatum L
【异名】:岩虱子(《贵州草药》),有尾铁线蕨、过山龙(《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来源】:为铁线蕨科植物鞭叶铁线蕨的全草。

药用信息

【采集】:夏、秋采收。
【性味】:苦微甘,平。
【功用主治-鞭叶铁线蕨的功效】:清热解毒,利水消肿。
【选方】:①治水肿:岩虱子二两,煨水服。
②治乳痈,黄水疮:岩虱子研末敷患处。
(性味以下出《贵州草药》)

植物形态

鞭叶铁线蕨·版本二

基本信息

鞭叶铁线蕨

鞭叶铁线蕨

【出处】:出自《贵州草药》
【拼音名】:Biān Yè Tiě Xiàn Jué
【英文名】:Herb of Walking Maidenhair, Herb of Caudate Maidienhair
【别名】:岩虱子、有尾铁线蕨、过山龙、旱猪棕草、黑鸡脚、孔雀尾、两头根、黑脚蕨、尾铁线蕨、大猪毛七
【药材基源】:为铁线蕨科植物鞭叶铁线蕨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diantum caudatum L.
【采收和储藏】:夏、秋采收,洗净,晒干。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15-36cm。根状茎直立,顶部有深栗色被针形鳞片。叶簇生,纸质,两面有疏的多细胞长硬毛;叶柄栗色,有密毛,叶轴偶有疏毛;叶片线状被针形,长10-30cm,宽2-4cm,下部一回羽状,叶轴顶部通常延伸成鞭状,顶端着地生根;羽片为对开式的斜长方形成近三角形,仅上缘深裂成许多狭的裂片;叶脉扇形分叉。孢子囊群生于由裂片顶部变质反折的囊群盖下面;囊群盖肾形至圆爵形,略有毛。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00-1200m的林下或溪谷石缝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中南(河南除外)、西南及浙江、江西、福建、台湾等地。

药用信息

【化学成份】:全草含有糖,蛋白质,脂肪,三萜类和黄酮,β-谷甾醇(β-sitosterol),胡萝卜甙(daucosterol),3-雁齿烯(filic-3-ene),29-去甲-22-何帕醇(29-norhopan-22-ol),三十一烷(hentriacotane),三十一烷-16-酮(16-hentriacotanone),铁线蕨酮(adiantone),异铁线蕨酮(isoadiantone)。
【性味】:苦;微甘;平;寒
【归经】:大肠;肾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水消肿。主痢疾;水肿;小便淋浊;乳痈;烧烫伤;毒蛇咬伤;口腔溃疡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0-60g。外用:适量,研末撒。
【附方】:①治水肿: 岩虱子二两,煨水服。②治乳痈,黄水疮: 岩虱子研宋敷患处。(性味以下出《贵州草药》)
【摘录】:《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
$firstVoiceSent
- 来自原声例句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