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中立 百科内容来自于: 百度百科

人物生平

石中立(972~1049)字表臣,洛阳(今属河南)人。以父荫补西头供奉官,後擢直集贤院,校讎秘书。累迁尚书礼部侍郎,判吏部南曹。改判户部句院,迁史馆修撰,纠察在京刑狱。以吏部郎中、知制诰领审官院。历右谏议大夫,给事中,翰林学士,判秘阁。宋仁宗景祐四年(1037)拜参知政事。以太子少傅致仕。皇祐元年(1049)卒,年七十八(《隆平集》卷九)。谥文定。有文集二十卷,已佚。《宋史》卷二六三有传。

主要成就

(宋真宗)帝幸,命修所过图经。为盐铁判官,累迁尚书礼部侍郎,判吏部南曹。注释御集,为检阅官。改判户部句院,迁户部郎中、史馆修撰,纠察在京刑狱。以吏部郎中、知制诰领审官院。又同知礼部贡举,判集贤院。坐举官不当,落史馆修撰,罢审官院。顷之,复纠察刑狱,领三班院。历右谏议大夫给事中,入为翰林学士,判秘阁。会知制诰并知贡举,诏中立与张观兼行外制,迁尚书礼部侍郎,为学士承旨兼龙图阁学士。景佑四年(1037),拜参知政事。明年(1038),灾异数见,谏官韩琦言:“中立在位,喜诙笑,非大臣体。”与王随陈尧佐韩亿皆罢,以户部侍郎为资政殿学士,领通进、银台司,判尚书都省,进大学士。迁吏部侍郎、提举祥源观,以太子少傅致仕,迁少师。卒,赠太子太傅,谥文定

人物评价

韩琦:中立在位,喜诙笑,非大臣体。——《安阳集》

个人作品

有集二十卷,今佚。

轶事典故

历史上那些宰相,常常喜欢把江山社稷挂在嘴边,把严肃正经贴在脸上,仿佛拒人千里之外。而宋代宰相石中立却和蔼可亲,幽默至极,颇为另类,堪称史上最幽默的宰相。
  还是任职郎官的时候,他曾经与同僚们一起参观皇家动物园里蓄养的狮子,大家边观赏狮子,边聊起了狮子的喂养。主管蓄养的人说:“一头狮子每天要喂五斤肉。”这群工资收入不高、一年难得闻几次肉香的穷公务员连连咋舌,纷纷叹息道:“我们这些人,连一头狮子都不如。”言下之意,待遇低呀!石中立马上接茬说:“这当然,我们都是员外郎(园外狼),‘园外狼’的待遇怎能和‘园中狮’相比呢?”众人捧腹。
  老领导章得象与他十分友好,前人戴嵩因牛画得好,人称“戴嵩牛”,韩干因马画得好,人称“韩干马”,他便拿章得象的名字开玩笑说:“昔有名画‘戴嵩牛’、‘韩干马’,如今又出了个‘章得象’!”没大没小,一时在士大夫间传为笑谈。
  宋仁宗康定年间,西夏入侵,宋军节节败退,朝廷一筹莫展。当时,大臣张士逊告老,朝中一些友好都赶去祝贺他光荣退休。张士逊举行家宴,款待大家,喝到酣畅处,他感叹道:“我本是一介小民,见遇明君,终于功成名就,衣锦还家。如今海晏河清,天下太平,我也算知足了。”一副居功自傲、得意洋洋的样子。谁知,石中立不仅没有顺着他的口气恭维一番,反而冷声冷气地说:“如今呀,只有西边鞑虏未除,战火纷飞。”众宾客顿时失声喷饭,杯盘跌落一地。
  景佑四年(1037年),石中立鬼使神差地当上了参知政事,即副宰相,成了最高行政长官之一。俗话说,到哪山唱哪山的歌,当了宰相之后,应该注意一下身份了,该打官腔时还得打打官腔,树立领导权威嘛,可是他依旧口无遮挡。一次,他不小心从马上摔下来,左右吓了一大跳,赶紧扶起他,他却拍拍身上的灰尘,戏言说:“幸亏是‘石参政’,倘是什么‘瓦参政’,早就化为齑粉了。”作为百官之首,他的言行颇让好友们担心,朝士上官辟曾语重心长地劝导他说:“您如今位居‘宰执’,名位至高,为什么还整天嘻嘻哈哈没正经呢?”石中立一听,马上笑呵呵地回答:“您管好‘上官辟’(鼻)就行了,何必还要管‘下官口’呢?”全然没有宰相的样子,真是本性难移。
  石中立就是这样,从不故作正经,从不冠冕堂皇,从来不会象他的同事们一样故作高深、拿腔作调。他的幽默,为严肃呆板的政事着了一层温暖的色彩,为同僚间利益至上的交往添了一种人情的味道,在虚情假意、尔虞我诈的官场,这样的宰相不妨多几位。
$firstVoiceSent
- 来自原声例句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