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水之战 百科内容来自于: 百度百科

简介

潍水之战是楚汉时期重要的一场转折性战役,此战汉韩信、曹参、灌婴等不但消灭了齐楚仅余的一只有生力量,斩断西楚之右臂,并且占领三齐之地,实现迂回到西楚后方并对其战略包围的有利局势。可以说此战扭转了楚汉之间的根本局势,使楚汉之争逐渐明朗化,形成一面倒的局势。项羽再无能力灭汉,已经到了完全被动的防御状态;而刘邦则进入全面战略大反攻的时刻。
对于楚汉之争中最重要的一场转折性战役,却由于史料的稀少,而后世过分夸大韩信的作用,其实汉军有数十个列侯参加了潍水之战,同时却忽略曹参、灌婴等数十汉列侯的战功是完全不客观的所以需要对此战要更深一步的探讨。以致于历代战争研究者对此战要么介绍极其简单,要么存在很多错误之处。而此战涉及到楚汉之间以及齐之间的政治,外交,牵连甚广,期间楚汉两方的君臣谋将,出谋划策,机心百出,上演了一部纵横捭阖,尔虞我诈的历史大剧!

内容

韩信
中国楚汉之战中汉军在潍水(今山东潍河)歼灭楚齐联军的一次进攻作战。汉王三年(公元前 204)九月,韩信、曹参、灌婴率军东击齐王田广,以完成对楚军的翼侧迂回,支援成皋战场。次月(四年十月),汉军破齐军,进占齐都临淄(今山东淄博东北)。田广败走高密(今山东高密西南),向楚求救。项羽派将军龙且率军救援。十一月,楚齐联军号20万(号称20万,最多十万,例如《史记高祖本纪 》刘邦灭秦十万军队明确号称二十万)与汉军数十万对峙于潍水两岸。灌婴率领汉骑兵军团迎战楚军,灌婴大破楚军杀楚大司马龙且,俘虏右司马、连尹各一人,楼烦将十人,身生得亚将周兰,汉数十列侯乘胜追歼,俘田广,平定齐地。汉军在北方战场取得决定性的胜利,直接威胁项羽统治中心,为转入反攻奠定了基础。

战役分析

汉军数量:

这里,我们可以从郦生对刘邦说得到依据:“今田广据千里之齐,田间将二十万之众,军於历城,诸田宗强,负海阻河济,南近楚,人多变诈,足下虽遣数十万师,未可以岁月破也。”——《史记郦生陆贾列传》而历代研究者仅采用前者“田氏有二十万兵力”,而对汉军数十万师却视而不见。 从郦生的话我们知道齐军号称20万,汉军号称数十万,至少有一个事实,汉军兵力明显远远高于齐军。
高祖十八功侯大部分参加了潍水之战,可以看出此次决战刘邦对这场决定楚汉生死战役的重视程度。参加此次战役汉军规模不下彭城之战,彭城之战毕竟大部分都是异姓王军队,高祖嫡系汉军参战彭城还是很少的。而潍水灭齐之战全是汉军主力军队没有异姓王军队,保证了军队不会各怀异心参差不齐,全是汉军嫡系军队保证了汉军同心协力。而且参战高祖嫡系将领数量之多也不是彭城之战能比的,汉军总数差不多数十万左右,高祖功侯就有数十位列侯参战。可以这样说此战规模在楚汉之战仅次于垓下之战
从上面可知,历代研究者把潍水之战说成著名以弱胜强的战例是错误的,或则齐楚联军兵力弱于汉军,但是以弱胜强则完全谈不上,可以说汉军不论质量还是数量都不是齐楚联军可以比。

两军战力对比:

对比汉军和齐楚联军质量,汉军参加潍水之战的名将就有:曹参,灌婴,韩信,傅宽,柴武,吕泽,丁复等全是名将,都是可以独当一面的名将。
而齐楚方面只有龙且和田横能独当一面,不过龙且此前被很多汉军名将打败过,龙且本来就是曹参灌婴手下败将,而田横也是灌婴手下败将。
  《史记·曹相国世家》:“曹参到了河内,拿下修武,从围津渡过黄河,向东在定陶进击龙且、项他的军队,打败了它。向东攻取了砀县、萧县、彭城。”
《史记·樊郦滕灌列传》:“灌婴在定陶以南地区与项羽的部下龙且、魏国丞相项他的军队交战,经过激烈的拼搏,最后击败敌军。因功被赐与列侯的爵位,号为昌文侯,杜县的平乡被封作他的食邑。”
《史记·傅靳蒯成列传》:“傅宽在随汉王打击项羽部将项冠、周兰、龙且时,他率领的士兵在敖仓山下斩获敌骑将一人,因而增加了食邑。”
《田儋列传》:“因风闻齐王田广已被杀死,于是田横为齐王,回过头来,还击尾随而来的灌婴。结果灌婴大败田横。田横后撤至博阳,又被灌婴攻破,于是只好沿汉水谷地遁人梁回旧地,归附彭越。”
曹参

潍水战役分析:

“则使龙且、周兰往击之。韩信与战,骑将灌婴击,大破楚军,杀龙且。”——《高祖本纪》
“乃使龙且往击之。淮阴侯与战,骑将灌婴击之,大破楚军,杀龙且。"——《项羽本纪》
  “楚使龙且救齐,齐王与合军高密。汉将韩信与曹参破杀龙且,虏齐王广。”——《田儋列传》
“已而击龙且军於上假 密,大破之,斩龙且,虏其将军周兰。”——《曹相国世家》
“东攻龙且、留公旋于高密,卒斩龙且,生得右司马、连尹各一人,楼烦将十人,身生得亚将周兰。”——《樊郦滕灌列传》
”遂追信渡水。信使人决壅囊,水大至。龙且军大半不得渡,即急击,杀龙且。”——《淮阴侯列传》
高祖本纪和项羽本纪以及高祖功臣侯者年表中根本就没有什么水断楚军,只有淮阴侯列侯才有水断楚军,这难道让人信服?所以还是根据高祖本纪和项羽本纪更真实,击败龙且的主要是灌婴率领骑兵军团,另外韩信、曹参等几十个列侯参加的围攻。
韩信为什么要高祖讨要齐王,不怕汉军几十个列侯把他灭了?早在上次灭赵之战后,韩信就向高祖为张耳请封赵王做试探,当时攻赵的也不是张耳韩信俩人,还有几个列侯,其中还当过汉初十几年丞相的张苍以及高邑、召欧等列侯。当时高祖绝对是恨着咬牙切齿同意的,没有拿张耳韩信怎么样,韩信心里暗喜。所以灭齐之战后,韩信故技重施再次讨要王位,这一次是为自己讨要的。刘邦听后大怒欲攻之“汉王欲攻之”,最后还是张良劝住说最大敌人是项羽,所以刘邦封了个空头齐王给韩信。
  韩信别说三分天下,能不能三分齐国都是问题,韩信的齐王完全是空头的齐王。战后,刘邦封傅宽”为齐右丞相,备齐”和曹参留守齐国管理齐国军政大全,其实韩信那齐王实际根本没什么权力。
真实的潍水之战应该是汉军几十个列侯围攻龙且大败楚军,毕竟龙且本来就是曹参、灌婴手下败将。
杜玉明饰龙且

潍水之战始末

公元前203年冬,韩信郦食其说降齐国之际偷袭齐国历下,导致齐军投靠楚军,朋友变敌人,友军变敌军。更严重的事,这将对其他依附刘邦的诸侯王产生动摇,一旦楚军势力坐大,他们将毫不犹豫倒向楚军,对刘邦进行反攻倒算。所以刘邦必须一切代价灭了齐国,瓦解齐楚联盟,同时震慑那些摇摆不定的诸侯王不敢倒向项羽。刘邦派出了曹参灌婴这两支汉军主力增援韩信,导致精心构筑的正面防线被项羽层层突破,整个正面战场差点全盘崩溃,幸好汉军还是在一个地方守下来了。平阳侯曹参、颍阴侯灌婴、棘浦侯柴武、阳陵侯傅宽、戚圉侯季必等人率数十万师援韩信后打下齐国二十万齐军防守的历下,才打下重兵防守的历下。,汉军乘胜攻打临淄,击败守相田光,攻下临淄。
曹参在攻下齐国都城临淄后,统帅汉军回来平定济北郡击败守相许章,攻下著、漯阴、平原、鬲、卢等齐国大片领土,再击败齐国大将田既,平定胶东,平定齐国七十座城池。随后到了高密与韩信、吕泽、丁复、丁礼等人参加对齐楚联军决战。
灌婴率汉军铁骑则在攻下临淄后,首先向南大破城阳的齐国大将田光,将其擒获,随即又乘胜追击逃向博阳的丞相田横。这时已经逃至博阳的田横.因风闻齐玉田广已被杀死(当时田广尚未被汉军俘获,应是当时形势混乱,传闻有误),于是田横自立为齐王,回过头来,率领骑兵还击尾随而来的灌婴。结果灌婴大败田横。田横后撤至博阳,又被灌婴攻破,于是只好沿汉水谷地遁人梁回旧地,归附彭越。灌婴在清除田光、田横这两支劲敌之后,马上又回师北上.攻打留驻在干乘的齐将田吸。结果田吸被灌婴属下的士卒杀掉,威胁汉军后方的这最后一支齐军也被顺利清除。 这样灌婴就又迅速东进,放心大胆地投入到高密与蔡寅、吕马童、陈涓等数十列侯汇合对龙且、田广的决战中去。齐王田广逃亡。并遣人向楚求救。项羽遣大司马龙且率军救齐。根据功臣表,在潍水之战有多只不属于曹参韩信等人而参战的汉军,亦是在西楚援助齐的同时汉军亦派出援军,刘邦得知项羽派兵支援齐国,恐曹参,韩信,灌婴等人不足以消灭龙且,于是再派以下汉军刘邦嫡系列侯支援韩信、曹参、灌婴等人,周吕侯吕泽、阳都侯丁复、乐成侯丁礼、肥如侯蔡寅、中水侯吕马童、河阳侯陈涓、高陵侯王周、下相侯冷耳等以及齐国降将卢卿、卢罢师等援军加上韩信曹参灌婴等数十万师参加潍水之战。十一月,齐、楚联军和汉军对峙于潍水(今山东安丘东之潍河)两岸。
灌婴

汉高帝三年(前204年)

韩信领兵东来,尚未从平原渡口渡过黄河,就听说郦食其已经劝说得齐国归降了,便想停止前进。辨士蒯通韩信说:“您受汉王诏命攻打齐国,而汉王只不过是另派密使去劝降齐国,难道又发出了诏令命将军您停止进攻了吗?您为什么不继续前进呢?况且郦食其这个人,不过是个说客,俯身在车前的横木上,驶入齐国去鼓弄他的三寸不烂之舌,凭此便降服了齐国七十多个城池;而您统率着几万人马,历时一年多才攻下赵国的五十余座城池。这样看来,您作大将军几年,反倒不如一个书呆子的功劳大了!”韩信因此同意了蒯通的意见,即率军渡过黄河。

汉高帝四年(前203年)

冬季,十月,韩信偷袭齐国的历下守军,随后刘邦派出了曹参灌婴这两支汉军主力增援韩信击败历下军,随后直打到齐国的都城临淄齐王田广认为郦食其出卖了自己,就煮杀了他。然后领兵向东逃往高密,派使者到楚国去请求救援。田横这时逃奔博阳,守相田光逃奔城阳,将军田既驻扎在胶东
韩信曹参灌婴已经平定了临淄,即向东追赶齐王田广。项羽派龙且领兵,号称二十万大军,前来援救齐国,在高密与齐王的军队会师。
宾客中有人劝龙且说:“汉军远离本土,拼死战斗,它的锋芒锐不可当。而齐、楚两军在自己的家门口作战.士兵容易逃散。因此不如修筑深沟高垒固守,让齐王派遣他的心腹大臣去招抚已经丢失的城邑。已丧汉军之手的城邑听说自己的君王还健在,楚军前来救援时,必定都会反叛汉军。双军容居在远离本土二千里的齐地,如果齐国的城邑全起来反叛它,汉军势必无处取得粮草,这样即可以不战就使他们投降了。”龙且说:“我一向了解韩信的为人,容易对付得很!他曾依赖漂洗丝绵的老太大分给他饭吃,毫无自己养活自己的办法,还曾蒙受从人胯下爬过去的耻辱,毫无胜过他人的勇气。这样的人实在不值得害伯。况且现在援救齐国,不打一仗使由汉军主动投降,我还有什么功劳可谈啊!如今与他交锋而战胜了他,半个齐国就可以归我了。”
十一月,齐、楚两国军队隔潍水摆开阵势。韩信命人连夜赶做了一万多个袋子,装满沙土,投堵潍水的上游,然后率领一半部队渡河去袭击龙且,随即假装战败,往回奔逃。龙且果然高兴地说:“我本来就知道韩信胆小如鼠嘛! ”于是渡潍水追击韩信。韩信即派人挖开堵塞在潍水上游的沙袋,大水立刻奔泻而下,龙且的军队因此大部分没能渡过河去,灌婴率铁骑出击大破楚军斩杀龙且以及留公旋于高密,卒斩龙且,生得右司马、连尹各一人,楼烦将十人,身生得亚将周兰。阻留在潍水东岸的楚军四散奔逃,齐王田广也逃走了。曹参随即追逐败兵到了城阳,俘获了田广。

有关潍河的记载

潍河的记载,最早见于战国时期的《尚书·禹贡》:“潍淄其道”,它只简单记载了潍河和淄河两条河的名字,发源和流经均没有记载。潍河南源发源于著名文学理论家、《文心雕龙》作者刘勰的家乡山东莒县大沈庄北部的屋山(又称武山、五山等)脚下,这里早在新石器时代便有先人居住;汉代为箕县城。《水经》云:“水出琅琊箕县(今山东莒县)之潍山。”因此而得名(潍河)。《淮南子》中对潍山的山名也做了详尽的说明:“潍山,曰箕屋山,曰复舟山,盖一山三名也。”《汉书》中则将潍写作淮,俗称淮河。东汉许慎《说文》云:“潍水出琅邪箕屋山”。《太平寰宇记》云:“潍水源出(莒)县东北潍山,去县八十三里,东北流入诸城县境”,沿袭了《水经》说。元代的《齐乘》载:“箕县潍山,今清风山,在莒州北百里”。清乾隆《山东通志》载:“潍水自莒州西北箕屋山发源,东北流经古箕城又东北。”清乾隆年间的《莱州府志》记载:“淮河即潍水。”由此,潍河之名便最终确定了下来。以上记载,先有箕屋山之说,后有潍山说,后又记为箕屋山。
$firstVoiceSent
- 来自原声例句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