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升镇 百科内容来自于: 百度百科

乡镇简介

静升镇,位于山西省灵石县城东北12公里处,地处晋中盆地边缘风景秀美的绵山脚下,具有灵石“小江南”的美称。全镇面积57平方公里,共有16个村委、25个自然村,人口2万余人,静升镇传统文化底蕴深厚,人文景观丰富多彩,有“华夏民居第一宅”——王家大院,驰名海外的元代古刹——资寿寺;又处在祁临高速路灵石出口处,地理位置优越,交通通讯便利,是全国重点小城镇之一;2003年被国家建设部和文物局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经济发展

静升镇2003年被国家建设部和文物局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静升镇有轮窑砖厂8个,年产量 可达一亿块,在灵石建材市场独占鳌头。洗煤厂8个,煤矿6座,年产5000吨的炭黑厂一个,年产12万立方的乙炔厂一个。以王家大院为龙头旅游业带动了全镇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全镇农村经济收入5.2亿元,人均收入2662元。
静升镇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全镇有耕地30000亩,是灵石县的农业大镇。经过农业大投入,农业基础条件大大改善,效益农业,产业农业发展迅速,大力实施了农业调产发展绿色产业,全镇发展日本水晶梨800亩,经济林15000亩,全镇村村解决了集中供水和村公路水泥(油)路,全部实现了农村路网化,供水集中化。

乡镇历史

据有关史料记载,远在新石器时代,古镇静升就有人类繁衍生息,商代则是“内”部落生产劳动、安居乐 业的地方。春秋时,因介子推之故,与静升相连的绵山被封为介山,静升也曾名为“旌善村”。隋开皇又改为“灵瑞乡”。唐贞观以来,灵瑞乡日臻兴旺,直至元皇庆年间仍以灵瑞乡称之。到清康乾盛世,农商发达,经济繁荣,民间修庙宇,建民居,大兴土木,静升镇经历了第一次大规模的发展时期,被誉为“晋中第一镇”。
“灵石古村山水间,四合坊巷礼为先,楼台塾馆凝文气,儒雅兴衰二百年。”今留于静升镇的主体古建筑群——王家大院,先后经历了清朝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几个时期的修建,建筑总面积达到15万平方米。灵石县历史上“四大家族”之一的静升王家,为太原王氏后裔,元仁宗皇庆年间由灵石沟营村迁到静升。王氏望族以商贾起家,货殖燕齐,后加官晋爵,步入官场,成为当地工商大地主兼官僚士绅。王家修建住宅不惜工本,相当豪华奢侈。清康熙年间,在静升村老街首建“拥翠”、“锁瑞”两条巷王氏住宅区;乾隆年间建钟灵巷;雍正年间建崇宁堡;嘉庆年间又兴修了红门堡、拱极堡、东南堡(又称和义堡)王氏住宅区等。
静升镇

静升镇

依山建势,梯度推进,静升镇的建筑是黄土坡上的奇迹,远远望去,屋舍院落高低起伏,有序排列,堡墙环绕,院门紧闭,俨然一座壁垒森严的中世纪城堡。

交通情况

从北京出发,先走京石线到石家庄,再走石太线到太原,全程高速,路况很好,大约需要五六个小时;从太原有直接到达灵石县的火车和汽车,大约需要两三个小时;(灵石到静升镇及王家大院都有公交)。

景点介绍

王家大院

今留于静升镇的主体古建筑群———王家大院,先后经历了清朝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几个
静升镇王家大院

静升镇王家大院

时期的修建,建筑总面积达到15万平方米。其中列入省级文物保护的有4.5万平方米。现以“中国民居艺术馆”开放的高家崖建筑群,建于嘉庆元年(公元1796年)至嘉庆十六年(公元1811年),房屋218间,面积11728平方米。以“王氏博物馆”开放的红门堡建筑群,建于乾隆二十七年(公元1762年)至乾隆五十八年(公元1793年),有院落28座,呈“王”字型布局,房屋540间,面积达19800平方米。高家崖、红门堡两组建筑群东西对峙,一桥相连,皆为黄土高坡上的城堡式建筑。站在高家崖的门楼观景,高家崖建筑群继承了我国西周时即已形成的前堂后室的庭院风格;红门堡建筑群顺应地理条件,一部分应变为前园后屋的总体设计。王家大院顺山而建的混合型四合院,有一种意想不到的效果,那就是当你站在每一院的高台上远眺时,都会有天地宽阔,心旷神怡之感。
王家大院具有不同于晋中其他民居的独特性,是一座充满情趣的民居。院中雕 刻功夫最深,图案最美,匠心独具的精美砖雕、木雕、石雕艺术,使得满院生辉。高1.6米、长0.6米、厚0.3米的十块墙基石,上面雕塑的五子夺魁、指日高升、飞马报喜等装饰画,内涵丰富典雅,工艺精巧。由凤戏牡丹、喜鹊登梅、一品青莲、杏林春宴等以窗作画的艺术表现手法,彰显着人性之真,兼融了南北情调,让主人足不出户就可置身于如画美景,化景物为情思,情景交融,倍添美感。

红庙

在静升镇众多的建筑物中,有一处格外引人注目的房舍,这就是红庙。因此庙红墙、红门,人们俗称“红庙”,原有的庙名反而被人遗忘了。红庙位于静升村中部,建有正殿、东西配殿和戏台等,占地面积734平方米。红庙在当地又称为“东社”,静升村西的后土庙称“西社”。“社”的确切含意如今很少有人能说清楚。只知道过去每逢夏收、秋收和冬至等节日,家家都来红庙烧香上供,祈求神灵保佑。每年农历六月十九,是红庙的庙会,四面八方的乡民们涌向静升五里长街,看戏、吹糖人、跑马戏、耍猴、练拳脚、卖狗皮膏药……应有尽有,这时农民们也车载担挑,用自己生产的五谷杂粮、瓜果蔬菜去换盐油酱醋,犁耧锄耙———各取所需,使庙会成为古静升民间传统文化活动中的一道特别风景线。

三晋多塔

三晋多塔,观望静升文笔塔,塔高26米,底部周长12.3米,塔基为青石方形,砖砌结构,下粗上细
静升镇

静升镇

,宛若毛笔竖立,直指蓝天。虽经数百年风剥雨蚀,至今依然完好,足见其建筑艺术之高超。形似毛笔的文笔塔,塔周墨、砚、水齐全,据说是象征着王家才思泉涌,文人不断,由此可见王氏祖先独具匠心的巧妙构思。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建筑是永恒的艺术,建筑是无声的书卷。静升镇依山建势,梯度推进,在黄土坡上创造了建筑的奇迹,远远望去,屋舍院落高低起伏,有序排列,堡墙环绕,院门密闭,俨然一座壁垒森严的中世纪城堡。那些静静地矗立了几百年的一座座保存完好的深宅大院,一段段残垣颓壁中的三五间房舍,都在展示着几百年前绚丽的风俗民情和北方独特的建筑文化;宛若一位阅经苍桑的老者,向世人释读着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

文庙

静升文庙占地面积为424平方米,兴建于元惠宗至元二年(1336年),在王家大院南面。

何氏宗祠

位于县城东13公里静升镇集广村,系集广村何姓族人的祠堂。何氏宗祠始建于何时,无籍可考,只知清代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重修。 何氏宗祠占地面积为607平方米,主要建筑物有正厅、过厅、 东西厢房和戏台等。多年来,宗祠一直为生产队办公和仓储用地,加上族人极力保护,宗祠至今保存基本完好。

石牌坊

石牌坊位于静升村中部,又名“孝义坊”,是清代灵石四大家族之一的静升王家的祠堂-孝义祠的一部分。 石牌坊由青石雕刻而成,石底石柱石梁,石顶石脊石兽,石斗拱石匾额,还镶嵌以镂空的石图案。坊高7.36米,宽13.49米。底部的10头石狮,姿态优美,栩栩如生。左右长短4根石柱上的前后4副楹联,有楷有篆,古奥深沉。顶上“孝义”二字,为清代著名书法家、内阁学士翁方纲于乾隆乙已(1785年)夏日所书。王家当年共有石牌坊15座,只有此一座幸存下来。
孝义坊北面为孝义祠,建筑面积428平方米,分上下两院,下院210平方米,正面窑洞3孔,两帝有廊庑,由此与上院相通。上院218平方米,正屋供奉祖先,南面小戏台与祭祖堂相对,戏台两边有优伶用的耳房,院东西亦为廊庑。孝义坊与孝义祠系王家十五世王梦鹏所建。王梦鹏事父母至孝,孝名卓著,远播朝野,倍受颂扬。

文笔塔

文笔塔位于静升村南,塔高26米,底部周长12.3米,塔基为青石方形,砖砌结构,下粗上细,宛若毛笔竖立,直指蓝天。
$firstVoiceSent
- 来自原声例句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