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内容来自于: 百度百科

生活习性

貉生陵、河谷、溪流附近均有栖息,穴居,一般利用其他动物的废弃洞穴或营巢于树根际和石隙间。白天在洞内睡眠,夜间外出觅食,行动缓慢。主要以鱼、虾、 蛇、蟹、小型啮齿类鸟类鸟卵等为食,也吃植物性食物如浆果真菌、谷物等。北方貉在冬季有眠习性,但与真正的冬眠不同,呈昏睡状态,代谢活动并不停止。天敌有狼和猞猁等。每年3月间交配,,一雄配多雌,5~6月间产仔,每胎4~8只,多者达10多只,幼兽生长很快,当年秋天即可独立生活。
貉是一种较贵重的毛皮兽,毛长绒厚,板质轻韧,拔去针毛的绒皮为上好制裘原料。针毛弹性好,适于制造画笔。当代已开展人工驯养。
释名 貉与獾同穴处,故字从各。
气味 肉:甘,温,无毒。
江西貉。主要分布于江西省及其附近各省。
湖北貉。主要分布于湖南四川等省。
云南貉。主要分布于云南及其附近各省。
在我国有南貉、北貉之分。这是人们习惯上以长江为界,将长江以南产的貉称南貉,长江以北的貉称北貉。北貉体型大,毛绒丰厚,毛皮质量明显优于南貉。南貉体型小,针毛短,绒毛空疏。所以2000年之后人工养殖的貉,绝大多数来源于北貉,并以黑龙江省的乌苏里貉为最多。

形态特征

形态

貉
形状像狐狸,头锐而鼻尖,斑色。它的毛深厚光滑,可作成裘服。白天伏睡夜晚出来,捕吃虫物,獾随行。它生性好睡觉
貉略小于狐,被毛长而蓬松,外形粗短,肥胖,嘴尖细,四肢细短。前足5趾,第一趾短,行走时短趾悬空,四趾触地。后肢狭长,后足具4趾。尾蓬松。
以乌苏里貉为例,成年体重6-7公斤,体长45-65厘米,尾长17-18厘米。个别貉体重可达10-11公斤,体长82厘米,尾长29厘米。
不同季节,貉的新陈代谢程度不同,体重也随之变化。

色型

貉的毛色因种类不同而表现不同,同一亚钟的毛色其变异范围很大,即使同一饲养场,饲养管理水平相同的条件下,毛色也不相同,这在2000年很少进行育种工作的各大、小养貉场普遍存在。
(1)乌苏里貉的色型:颈背部针毛尖,呈黑色,主体部分呈黄白色或略带橘黄色,底绒呈灰色。两耳后侧及背中央掺杂较多的黑色针毛尖,由头顶伸延到尾尖,有的形成明显的黑色纵带。体侧毛色较浅,两颊横生淡色长毛,眼睛周围呈黑色,长毛突出于头的两侧,构成明显的“八字”字形黑纹。
(2)其他色型
黑十字型:从颈背开始,沿脊背呈现一条明显的黑色毛带,一直延伸到尾部,前肢,两肩也呈现明显的黑色毛带,与脊背黑带相交,构成鲜明的黑十字。这种毛皮颇受欢迎。
黑八字型:体躯上部覆盖的黑毛尖,呈现八字型。
黑色型:除下腹部毛呈灰色外,其余全呈黑色,这种色型极少。
白色型:全身呈白色毛,或稍有微红色,这种貉是貉的白化型,也有人认为是突变型。
家养乌苏里貉的类型
在数万张以上的貉皮分级配路中,发现家养乌苏里貉皮的毛色变异十分惊人,大体可归纳如下几种类型:
(1)黑毛尖、灰底绒:这种类型的特点是:黑色毛尖的针毛覆盖面大,整个背部及两侧呈现灰黑色或黑色,底绒呈现灰色、深灰色、浅灰色或红灰色。其毛皮价值较高,在国际裘皮市场倍受欢迎。
(2)红毛尖、白底绒:这种类型的特点是:针毛多呈现红毛尖,覆盖面大,外表多呈现红褐色,严重者类似草狐皮或浅色赤狐皮,吹开或拨开针毛,可见到白色、黄白色或黄褐色底绒。
(3)白毛尖:这种类型的主要特点是:白色毛尖十分明显,覆盖分布面很大,与黑毛尖和黄毛尖相混杂,其整体趋向白色,底绒呈现灰色、浅灰色或白色。

群居性

貉同种间很少争斗,通常1公1母成双穴居,但也有一公多母和一母多公的同洞穴居。产仔后,双亲同仔兽一起穴居到入冬以前,待幼貉寻到新洞穴时,幼貉离开双亲。

活动行为

貉的活动范围很广,常在半径6公里的范围内进行活动。夜行性强,白天多在洞穴中睡眠,或到附近隐蔽处休息,傍晚和拂晓出来觅食和活动。家养貉局限于较窄的范围内,活动不灵便,行走不快,多以直线行走,每昼夜达3~4公里。
貉听觉不灵,多疑,常在洞口作不规律的走动,使足迹模糊不清,以迷惑敌人,但不如狐狡猾。平时表现性情温顺,反应迟钝,但在捕捉小动物时,则反应灵敏,凶相毕露。
貉能巧妙地攀登树木,也会游水捕鱼,在敌害追击时,往往排尿,随后排粪。在人工养殖情况下,抓貉提尾时也有排尿行为。
貉有定点排粪的习惯,比较爱清洁,这种定点排便的行为,即使同穴群居的几个个体,排粪时都到同一地点,使该处粪便越积越高,臭味越来越大,因而有“溜粪成山”之说。排粪地点一般距洞穴2~6米。熟练的猎手往往根据嗅到的粪味发现和捕猎貉。貉在家养条件下,也有定点排便的习惯,一般排到笼的某一角落。但有个别貉有向食槽或水盆内排便的恶习。貉喜欢饮清洁水,当饮足后,用足趾将洁水弄脏,然后走开。

冬眠

貉
貉在秋季食科丰足的条件下,营养丰富,皮下积蓄大量脂肪。进入严冬季节,由于食科缺乏,气候恶劣,貉活动减少,吃食很少,新陈代谢缓慢,以消耗体内脂肪维持生命,呈现出昏睡状态的非持续性冬眠,称为冬眠或半冬眠。冬眠维持期从11月中旬至翌年2月上旬。如气候偏低,也可延续到3月初。如天气转暖,可提前出来觅食。貉在人工养殖时,冬季食量减少,但不具备冬眠的昏睡状态。

换毛

貉每年换毛1次,2月份开始逐渐脱换底绒,8月份长出毛绒,11月中旬冬毛生长终止,是貉成熟的最佳时期。
幼貉从40日龄以后开始,脱掉浅黑色的胎毛,3-4月龄时长出黄褐色冬毛,11月份毛被成熟度与成年貉相近。

栖息环境

貉
貉的寿命8-16年,繁殖年龄7-10年,繁殖最佳年龄3-5年。貉是季节性繁殖动物,春季发情配种,个别貉可在1月和4月份发情配种,怀孕期60天左右,胎平均6-10头,哺乳期50-55天。貉经常栖居于山野、森林、河川和湖沼附近的荒地草原、灌木丛以及土堤或海岸,有时居住于草堆里。喜穴居,多数利用岩洞、自然洞穴、大木空洞等处,经若干加工后穴居,或利用獾、狐狸、狼等兽类的弃穴为穴,也有个别貉自行挖洞营窝。貉不喜欢潮湿的低洼地,选穴地点需要干燥,并具备繁茂的植被条件,以供隐蔽和提供丰富的食料来源。为了引水方便,貉多选择有水的栖息地,如河、沼、小溪附近。貉没有固定的洞穴栖息,一年中,于不同季节,选择不同类型的洞穴栖息。繁殖期选用浅穴产仔哺乳;夏季天气热,则利用岩洞或凉爽的洞穴栖息;在严寒的冬季,便选择保温性能的深洞居住。在同季节也不固定栖息地,而是根据食料条件、气候变化以及哺育仔幼兽和安全的需要,经常变换栖息场所。

食物特点

貉食性杂,野生状态下,以鼠类、鱼类、蚪类、蛙类、鸟、蛇、虾、蟹等,以及昆虫类,如甲虫、金龟子、蝗虫、蜜蜂、蛾、鳞翅目的幼虫等为食。也食作物的子实、根、茎、叶和野果、野菜、瓜皮等。尤其喜食山葡萄,有的还食狐吃剩的兔的尸体,还到村边、道边食人和畜禽的粪便。
形状像狐狸,头锐而鼻尖,斑色。它的毛深厚光滑,可作成裘服。白天伏睡夜晚出来,捕吃虫物,獾随行。它生性好睡觉

天敌友邻

貉的主要天敌是狼、猞猁等猛兽,凡有狼出没的地方,貉的数量明显减少,特别在早春,貉的减少尤为突出。
貉、獾生境相似,彼此相睦,冬季貉、獾同居,很少发生争斗现象。

生理常数

貉的体温38.1-40.2℃,脉搏70-146次/每分钟,呼吸23-43次/每分钟,红细胞584万个/立方毫米,白细胞12.052万个/立方毫米。

养殖技术

基本条件

建场的条件要适应貉的生物学特性要求,以使貉在人工饲养条件下正常的生长发育、繁殖和生产毛皮产品。
1.饲料条件:要求来源广,容易获得及方便运输,且质量好,价格低廉。重点要安排好动物性饲料的来源。
2.自然条件:貉场应建在高爽、向阳、通风、干燥、易于排水的地方。水源必须充足清洁,以人可食用水为好。
3.社会环境条件:貉场应选在公路、铁路、水域等运输条件比较好的地方,环境要安静。貉场要与畜牧场和居民区保持500-1000米的距离。貉场应保证夏天阴凉防暑,冬季背风防寒。
貉皮
建筑与设备
1.棚舍:是遮挡雨雪和防止烈日暴晒的简易建筑。棚顶可盖成人字型,一面坡的也可以,用角钢、木材、竹子、砖石等做成支架,上可覆盖石棉瓦、油毡纸或苫草等。棚檐高1.5-2米,宽2-4米,长宽可视场地大小或饲养头数不同灵活掌握。两棚间距为3-4米,以利操作和光照。
2.笼箱:是指貉的笼舍和产仔箱,其规格式样较多,原则上以不影响貉的生长发育和正常活动、繁殖,不跑貉为好。
貉的笼舍一般采用钢筋或角钢制成骨架,也有用8号铁线或木方做的,用以固定铁线网片。笼底用12号铁线织成,网眼不大于3×3厘米的网片;四周可用14号铁线织成,网眼不大于2.5×3厘米的网片围成。种貉笼一般为90×70×70厘米,皮貉笼一般为70×60×50厘米。笼舍稍大些会更好。笼舍行距以1-1.5米、间距以5-10厘米为好。
貉的产仔箱一般是用木板、竹子或砖制成。一般为60×50×45厘米,稍大些会更好。产仔箱出入口处要高出箱底5厘米,出入口直径20-23厘米。皮用貉最好要提供休息的小木箱,一般为40×40×35厘米。
3.圈舍:貉可以圈养。圈舍地面用砖或水泥铺成,四壁可用砖石砌成,也可用铁皮或光滑的竹子围成,高度在1.2-1.5米,做到不跑貉为准。养种貉的圈舍中要备有产仔箱(与笼养的产仔箱相同),安放在圈舍里面,也可放在圈舍外面,要求要高出地面5-10厘米。
圈舍在繁殖期间,一舍可养1对种貉或1只母貉。幼貉可集群圈养,饲养密度为每平方米养1只,每圈最多养10-15只。为保证毛皮质量,必须加盖防雨、雪的上盖。否则秋雨连绵或粪尿污染,造成毛绒缠结,严重降低毛皮质量。为防止群貉争食、浪费饲料和污染毛绒,还应采用特制的圆孔、全封闭式的喂食器盛食饲喂。
4.围墙:为防止跑貉、加强卫生防疫和安全,需在貉场或貉笼四周围设1.5-1.7米高的围墙,围墙可用砖石砌成或用光滑的竹子、木棍或铁皮围成。
5.其他建筑与设备:养貉场应备有饲料贮藏、加工间,毛皮初加工室,警卫室,兽医室,办公室,休息室和更衣消毒室等。另外每个笼舍上要备有饮水和给食用具。饲料调配加工间要备有秤、绞肉机、粉碎机、蒸煮、洗涤和盛装饲料的设备。貉场还要备有捕捉、维修、清扫和消毒等用具。

交配注意点

种貉
每年的2月到3月15日前后,是种貉的交配期。一般种貉在2月下旬进入发情高峰,交配开始繁忙。然而,2013年的情况却有些反常,不论是在我省的唐山、秦皇岛等地区的主养区,还是在邢台、沧州等地的非主养区,截止到2月底,发情数量很少,特别是新留的种貉,发情者更是寥寥无几,使得许多养殖户或是郁闷,或是惊慌失措,有些外地的养殖户甚至产生了放弃交配和养殖的想法。
其实,饲养户的心情可以理解,特养收益的基础就是繁养,不发情就无法交配,也就意味着养殖的失败。但一切事物都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着的,貉子的发情也不例外。由于去冬今春天气异常,平均温度较往年低了很多,而促使种貉发情的关键就是适时的温度,这就造成了貉子发情的滞后,这是主要外因;其次是由于前年皮毛市场的不景气,养殖户所留种貉普遍质量不高,造成所生产的仔貉“先天性”身体素质低下,2001春的新留种貉(2000年所产仔貉)发情缓慢与之有较大关系;还有一个因素就是2003年来部分养殖户为了追求短期的利益,盲目喂食各类激素含量很高的添加剂,导致貉子生理系统发生变化,出现发情不明显或不发情等病症。
针对上述情况,养殖户不必过于担心,随着天气的逐渐转暖,大多数种貉是能够发情并可交配的,只不过时间会稍微推后,只要交配成功,产仔及其后续成长不会受到影响。同时,为了促进发情,养殖户可以适量给种貉加大食量(怀孕后及时撤掉),每天每只增加15克饲料,辅助加量投喂维生素E丸,每顿一丸,并多喂一些大葱之类的食物,由过去的一遍喂食改为一天两遍喂食。在此基础上,加强增温、保温措施,要把未发情的种貉放置在阳光充分照射的向阳窝舍,窝后及两侧、上面尽量用草帘或棉被覆盖,以增加貉舍温度,促其发情。为给种貉创造一个安逸的发情环境,养殖户切不可频繁试情和查情,以免适得其反。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按照一月份的天气趋势,2013交配的最后截止时间肯定要后延,具体应在正常年份的时间上后推10天,也就是在2013年3月25日,因此,养殖户要合理安排,让种貉完成交配。
貉的引种和运输
1.引种的最佳时间在10-12月份。
2.选择良种:种貉(乌苏里貉)质量标准为公貉在二级以上,母貉在三级以上,但三级母貉比例不超过总数的30%,10月初体重不低于6公斤,体长不低于60厘米;体质健康,注射过犬瘟热、病毒性肠炎疫苗,并获得确实免疫;公母貉比为1:2-3;备有种貉调出合格证。
3.运输:运输期间死亡原因主要是连续受到了强烈的惊恐刺激。因此,减少惊恐刺激是提高运输时期成活率的有效措施。
运输前要准备好运输所用的笼箱,不能用麻袋运输,貉会咬破麻袋逃跑。运输笼可用木板、铁丝网、竹子笼;运笼大小要适宜,以方便搬放,坚固耐用,同时便于在笼外观察和给水、给食,另外还要保证空气流通。其规格为50厘米×25厘米×30厘米的笼,可装1只貉。笼子一面要留有活门,以便装貉用。
运输前还要准备途中所用的饲料,饲喂、饮水工具等;捕貉、修笼用具等。运输途中一定要用黑布或麻袋把运笼的光线遮暗些,保持肃静,避免强烈噪音刺激。途中谢绝参观,避免停留在闹市或人多的地方,以防貉受惊恐。途中要提供适量的饲料和充足的饮水,注意饮水时不要沾湿貉的毛绒,以防感冒。途中一定要有专人管理和看护,注意观察,发现异常要立即采取措施。

常见病症

幼貉患红爪病较常见,原因主要是维生素缺乏引起的。表现为爪蹼部位呈明显红色肿胀状态,发病时间在育成初期居多。患病幼貉不愿走动,食欲不振。发现患病貉后,应立即喂食维生素C片或直接注射维生素C水剂,同时,在患处涂抹维生素C水溶液。病貉可在3~5天恢复正常。
如果治疗方法不当,可能导致病症消失缓慢,疗效不很明显。一是药剂使用量小,片剂药品应以最大限制量投喂,水剂则需保证每天两次的注射剂量,而涂抹应使用浓度较高的溶液且连续涂抹。二是无论片剂还是水剂均不耐高温,在温度接近40℃时,其成分会大量流失,药效就会大打折扣。因此,在使用维生素C时,要严格掌握环境温度,尽量安排在早晚治疗。
预防红爪病,需在日常饲养中坚持喂食含有维生素C的食物,如白菜、豆芽、西红柿、苹果、南瓜、红薯、胡萝卜、芹菜及马齿苋等,注意必须洗净后生食。只要经常摄入上述物质,使貉的维生素C能保持身体需求,红爪病就不会发生。

打疫苗方法

在貉子养殖过程中,注射免疫疫苗是不可或缺的环节和必须的投入,其主要作用是针对犬瘟热和急性肠炎病毒,避免群体染病及死亡。
因种貉“担负”着繁衍“后代”的重任,所以,对疫苗的注射更应重视,这就要求养殖户正确把握时间,掌握操作方法和注射剂量,以达到最佳免疫效果。
一般情况下,貉用疫苗的免疫时间(药效及药力)为6个月,为使疫苗的注射不影响种貉的发情(一月底开始陆续发情,至3月15日结束),并兼顾仔貉出生后有一个较长时间的遗传免疫持续期,有利其成长,种貉的疫苗注射时间应选择在12月底到翌年元月10日之间,宁可延后,不可提前。
操作时,应严格按照说明书上标注的剂量注射,每只不能超过3毫升。两种疫苗尽量间隔注射,首先注射犬瘟热疫苗,7天后再行注射急性肠炎疫苗。不过,为了种貉能有一个较安稳的环境,避免因重复抓捉受到惊吓而影响发情。多年来,我地的绝大多数养殖户均采取一次性同时完成注射,并无不良实例。注射方式和仔貉时的注射方式无异,采取皮下注射药物,具体部位选定在大腿内侧无皮毛之处,注射前,做好局部消毒,以防感染。之后,每种疫苗分别注射于左右两腿。
购买疫苗必须到畜牧兽医部门的有经营疫苗资质的单位。选购时要认准正规厂家生产、有正式批准文号的貉用疫苗。万不可以犬用疫苗代替,否则,有可能产生不良后果。

新闻信息

日前,上海市野生动植物保护站在上海动物园开展野生貉调查。调查中,工作人员共发现13只可以确定的貉。

日本传说

简介

百鬼夜行排行四十九
在日本的妖怪类当中,以“狸”较为日本人所钟爱。它们本是普通的貍(貉),机缘下得到仙气而变成妖精;它们靠一块树叶便能百变无方。
从前的传说多是指精爱作弄人类,吉卜力工作室导演高畑勋将之发扬光大,拍摄了一辑名为《百变狸猫》的动画,片中的狸(实为貉)们以团结合力来排除万难,意识是正面的,因此狸猫精便变成善良及友爱的化身。

七尾貉

中文名:【七尾- 貉】七尾貉
介绍:最为狡猾的尾兽,体形不大(写身高17米),善于伪装,很少在地面上露面,一般都在地下掘洞而行,喜欢伪装到猎物脚下,然后把猎物脚下的土破坏,从而使猎物直接掉进它的肚子。喜欢袭击商旅,每次上到地面上就会变身成各个形状,大小,样子,无法区分,在没有粘土的地方无法变身,一旦遇到危险就变颜色逃跑。
上古神兽战: 4场 1胜 3逃
胜:鼠蛟
逃:猫又矶怃牛鬼(八尾
貉
下场:被勇士Ikkyo Sojun把其藏身的粘土洞烧焦,貉无法变化,被勇士们以“法器土零坛”封印在土之祭坛
日本神话原型:体形最小的尾兽(只是相对阿,比一般东西还是大很多),蓝色,依靠在地上掘洞居住,再有粘土的地方可以变化成各种其他动物及隐形,善于利用粘土伪装,很难碰到。能力:变身,粘土,土元素法术
尾兽力量排名:7
尾兽查克拉量排名:3
象征代号:土
原居住/被发现地:名古屋郊野 地下祭坛。
$firstVoiceSent
- 来自原声例句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