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花鼓戏 百科内容来自于: 百度百科

简介

淮北花鼓戏是在安徽淮北民间歌舞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剧种,它因发源于淮北市,表演时男角上场背花鼓,乐队伴奏时也以“花鼓”为主乐,因此叫淮北花鼓戏。2008年时,淮北花鼓戏被列入国家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淮北市郊农村的集镇一直有花鼓戏小班社演出。这种班社五至十人,多以家族、家庭成员、师承关系为核心组成。他们农忙种田,农闲演出。一般不搭台子,围个地摊就可演出。淮北花鼓戏音调委婉,带有拖腔。不用弦乐,只用鼓板。生角穿件大褂,带上髯口,也简易化妆。旦角头上扎个彩球,腰间系上彩裙,自我表白角色。唱腔虽然曲调比较单调,但因吸收了淮北的民间小调,劳动号子、农谚、歇后语等,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因而深受农民群众的欢迎。

起源发展

淮北花鼓戏据传溯源于明初。又有记载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
淮北花鼓戏的原始形式是民间的小型歌舞。劳动人民在农闲季节里籍以自娱,有时在进行这些民间小唱时,伴以舞姿。这些舞姿都是根据民歌的内容,模仿生产生活上的动作编成。后来,在舞蹈上又吸收一些民间杂技,如“四门八叉”、“顶人”等,使舞蹈加强了动作性,更加吸引人。同时编唱了一些有故事情节的小段
淮北花鼓戏(图3)

淮北花鼓戏(图3)

子,如西厢段三国段等,并渐渐由唱短段到唱长段,从一人单唱到两人表演(一丑一旦都由男子扮演)。后来,又经过花古戏人的长期实践,在内容上改变了唱本故事,开始演唱连台本戏,演员也随之增多,唱腔及表演艺术逐步提高,到解放后,达到了丰富多彩,日益完美的地步。
这个花鼓班从解放初至今,平均每年演出不少于800余场次。从白手起家到添置服装道具,从一鼓一锣到配乐演唱,完成了从剧目、服装、到唱腔音乐的改革发展历程。形成了较完备的唱腔体系和独具淮北花鼓特色的剧目系列。现有剧目130余部(其中连台本戏70余部),可演二百余场,内容涉及生活、爱情、战争、公案等各种题材。

流传地区

淮北花鼓戏(图2)

淮北花鼓戏(图2)

流行于安徽北部和皖豫苏鲁交界地区,大致可以分三路:北路(徐州、曹州、砀山、萧县、淮北),中路(宿县、灵璧、泗洪、涡阳、蒙城、阜阳)和南路(蚌埠、淮南、寿县)。是极具民间特殊演唱风格的稀有剧种之一。

表演风格

淮北花鼓戏的表演艺术是有独特风格的,无论是身段、动作、眼神等,都有自己特有的一套,它能生动形象地表现淮北劳动人民的豪放、热情强悍的性格特点,显得粗犷、奔放而又朴实、诙谐。

唱腔

淮北花鼓戏唱腔大体上分两大类,一类是用于“八句子”和单出戏的专用调,如“货郎段”“西厢段”“黑驴段”等,旋律抒情优美,上下句对称整齐,组织比较严谨;另一类是用于正本戏的板调,如“平板”、“寒板”等。叙述性强,变化 灵活,富于表现力。
淮北花鼓戏的唱腔哀婉缠绵,低徊流转。尤其“寒调”,唱来如泣如诉,如哀如叹,别具一格,极富个性。民间向有“花鼓戏难学、难唱、又难听,听过三天,迷上就不轻”之说。乐多哀音,行腔幽婉低徊。可谓原汁原味民间俚俗戏曲音乐的活化石。
淮北花鼓戏的舞台表演较完整保留了传统戏曲“虚拟表演”的原始状态。所有情景纯用虚拟手法表现,男女演员可互扮各种角色行当。
淮北花鼓的唱腔保留了中华民族“歌言情”的原始风貌,充分展示了淮北地区妇女“哭言泣语”、“哀叹悲歌”的独特抒情方式和浓郁地方特色。并且吸收了众多地方小调,民歌的营养,形成了宿州调、浍北调,口子调,寒板,货郎段调等丰富的唱腔曲调。对研究中华民族戏曲传统、丰富民族戏曲音乐、发掘戏曲文化资源、保护文化生态有积极的作用和重要价值;对创建地域特色文化,发展文化旅游和对外文化交流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是最具淮北地域特色而又没被开发的原生态 “土特产”。是值得珍惜的一种珍稀文化资源和宝贵精神财富。

表现形式

淮北花鼓戏(图5)

淮北花鼓戏(图5)

“花鼓大走场”是淮北花鼓戏最具特色的“绝活儿”。表现形式为男角背花鼓(称“鼓架子”)。在“盘鼓”和“八句子”中舞姿丰富多彩。女角头扎绣球,手舞长绸,脚绑垫子――穿“三寸金莲”绣花鞋。表演技术难度高,演员需有深厚的基本功和表演技巧。国家文化部出版的<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安徽卷>里记载有淮北花鼓大走场的部分音乐和舞蹈。
“花鼓大走场”是淮北花鼓戏特有的表现形式,是一种表现欢愉、喜庆和男女相需情绪的艺术抒情方式。是民间农闲、节日喜庆歌舞的较原始表现形态。是劳动群众热爱生活,赞美生活,期盼美好未来,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精神风貌和纯美情感的充分展现。多姿多彩的舞蹈与锣鼓、说唱、逗趣的巧妙配合,完美地体现了中华民族丰富的想象力和艺术创造力。
“绑垫子”是淮北花鼓戏的一大独创。不仅是艺术美的创造,而且展示了中国古代妇女“裹脚”这一历史现象,在1990年应邀赴安徽怀远参加电视艺术片<虹>拍摄时,曾被美国艺术家们赞誉为“中国的民间芭蕾”。是一不可多得的活的历史史料。
淮北花鼓戏的130余个剧目,题材丰富广泛,带有淮北花鼓独特的风格特征。开展对淮北花鼓戏的剧目和表现特征的研究,对于发扬民族戏曲传统,推动戏曲创作,打造戏曲艺术精品都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抢救保护

淮北花鼓戏(图6)

淮北花鼓戏(图6)

改革开放以后,淮北花鼓戏渐趋式微。现仅存的周钦全这一花鼓班,于2005年5月解散后,至今再没有组织过演出。淮北花鼓戏这一古老、稀有而又极受淮北地区民众喜爱的地方戏曲剧种,行将面临彻底灭绝的境地。抢救、保护这一不可再生珍稀文化资源的任务已迫在眉睫,十万火急,刻不容缓!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社会主意先进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淮北花鼓戏是我市濒临失传的民族戏曲艺术,有着广大的受众面,深受广大群众热爱,应加以发掘、抢救,保护健在老艺人,保护珍贵的文化资源,发挥他们传帮带的作用,培养花鼓戏新人,传承和发扬淮北花鼓戏艺术,建立完整、系统的淮北花鼓戏艺术资料,成立专门机构,保证资金投入,让淮北花鼓戏这一艺术奇葩更加艳丽,使优秀的民族艺术绽放出更加灿烂的光彩。

传承人

是淮北花鼓戏的传承人,2008年时,当淮北花鼓戏被列入国家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后,老人曾一度欣喜:传统文化受到重视,终于可以后继有人了。而如今,老人又产生了悲观情绪,“我已经85岁了,当我作古之后,谁来延续这些文化精髓?”
往昔岁月
最辉煌时收了500弟子
“我天大的心愿,就是政府能投点钱,抢救这个戏种。”昨日上午,在杜集区李园村一间农舍中,作为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也是淮北市首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淮北花鼓戏项目的传承人———周钦全老人这样告诉记者。据介绍,老人原是宿州市萧县人,11岁开始登台献艺,渐渐成为当地名角。到了上世纪50年代,老人带着3个儿子及徒弟在淮北一带演出,成为最受欢迎的艺人。一谈起过去,老人显得十分兴奋。由于深受百姓喜爱,当时不少人把孩子送来学戏,最辉煌时,他收了500多个徒弟,后来他就和儿子、徒弟组成了濉溪县花鼓戏班。
绝妙技艺
绝活惊呆美国艺术家
“淮北的花鼓戏与凤阳花鼓不一样,身段、动作、眼神、唱腔都不是一路的。”老人一谈到花鼓戏就滔滔不绝。他告诉记者,淮北花鼓戏最有意思的就是“花鼓大走场”。“那是10大走、36中走、72小走、108扑加上92哆嗦,可不是一般人能走下来的。”
令老人自豪的,是当年自己还能扮成旦角,头扎绣球,手舞长绸,脚绑垫子——也就是穿“三寸金莲”绣花鞋。老人找出几只小巧精美的红绣鞋捧在手中。绣鞋长约10余厘米,老人身材高大,这样小的鞋如何穿下去?“这就是绝活儿!”上世纪90年代初,他带着弟子们应邀到怀远县参加电视艺术片《虹》拍摄时,就指导弟子现场表演脚绑垫子,把当时在场的美国艺术家都惊呆了。
剧团解散
众弟子改行养家糊口
到了上世纪80年代,演出市场开始急剧萎缩,周钦全的剧团演出越来越少,本来是自挣自吃的演员们开始陆续离开剧团,外出打工养家糊口。最后连老人的孙子也不得不开个电焊铺。到了2005年,剧团最终解散,此后再也没有演出过。
48岁的张淑华,是周钦全的得意弟子,也是老人的干女儿。她告诉记者,自己也因为演出市场不好,政府没有资金投入,不得不与丈夫一起离开剧团。“大家都要吃饭呀,空守着剧团不能当饭吃。”她背着老人悄悄地告诉记者,剧团里技术最全面的是老人的孙媳妇,如今却只能跟着一个唢呐班去挣钱。
日子一天天过去,2008年时,老人高兴地得知,淮北花鼓戏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也成为淮北市首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自己也成为省文化厅公布的这一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他一遍遍地让人把文件读给他听,得知政府要求保护和抢救时,十分高兴。
老人心愿
政府帮助传承花鼓戏精髓
谈到现状,老人的情绪一下子低落下来。老人说,自己多次向有关部门反映,至今也没有结果。老人告诉记者,如今徒弟们都忙着在外打工,想再演一出花鼓戏都凑不齐演员。那些服装道具只好寄放在孙女家的小屋里,屋顶漏雨,地面浸水,还有老鼠啃咬,这些行头都不能用了。“我不识字,以前学戏没有剧本,都是记在心里的。如今年事已高,这几年想找个人通过自己口述,记下肚子里的400多出剧目,可大家都忙着挣钱养家,现在只记下几个”老八本“、”新八本“的戏名,而想通过演出继续把淮北花鼓传承下来更可能只是一个梦想。”
“我今年85岁了,现在不抢救这些东西,我一死不就全完了吗?现在我天天都睡不好觉,我天大的心愿,就是在活着时,政府能出钱关心花鼓戏,把我会的这些戏都传下来,让子孙们也能看到这些好东西。”说话时,老人一直抚摸着过去的行头,这些曾经陪伴他和弟子们无数次登台演出的行头,凝聚着老人的骄傲和辉煌;而今,只能静静躺在一个个破旧的木箱中。
$firstVoiceSent
- 来自原声例句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