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钦全 百科内容来自于: 百度百科

人物生平

周钦全,1925年出生在安徽省宿州市萧县一个贫困的农村家庭,为了生计,11岁便开始跟张茂宣老艺人学唱花鼓戏,练就了一身唱、念、坐、打的深厚功底。1943年,周钦全又跟随博严夫继续学唱淮北花鼓戏,并随团赴各地演出,其擅长生、净行当,长枪短打样样拿的起放的下,全面掌握了淮北花鼓戏的各种唱腔、板式和表演技巧,能在多部戏中扮演不同的重要角色,塑造了许多鲜活的人物形象。周钦全开始在同辈中逐渐崭露头角,21岁就成为花鼓戏剧团的年轻掌班。

个人生活

他,11岁起登台演出,20岁开始誉满江淮;他身材高大,却能脚穿三寸金莲,行走自如,独创绝活,跳出“中国的民间芭蕾”;他心系民间艺术,85岁高龄仍坚持整理剧本,以期薪火相传。他就是淮北花鼓戏表演艺术家,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周钦全。
1949年解放后,周钦全开始授徒传艺并组建花鼓戏剧团,自己亲任团长,带团辗转在鲁南、苏北、豫东、淮北等广大地区演出,深受群众的欢迎和爱戴,他的剧团成为淮北地区最有影响的民营文艺演出团体,
荣誉
不仅擅长生、净行当,周钦全还对自己当年能扮成旦角十分自豪。他大胆创新淮北花鼓戏的表演,充分吸收花鼓灯的舞蹈元素,首开了淮北花鼓戏戏曲舞蹈表演之先河,形成了独特的淮北花鼓戏表演绝活(三寸金莲),穿三寸金莲绣花鞋,唱、念、坐、打、舞蹈姿态优美,神韵内敛,有很高的技术性和技巧性。尽管他身高一米八,当年他却头扎绣球,手舞长绸,脚绑垫子——也就是穿长约10厘米的“三寸金莲”绣花鞋,行走自如,形态优美,堪称一绝。上世纪90年代初,他带着弟子们应邀到怀远县参加电视艺术片《虹》拍摄时,表演重点就是绝技“绑垫子”,这让现场的美国艺术家都惊呆了,连称这是“中国的民间芭蕾”。
几十年的艺术生涯,让周钦全逐渐积累和创作花鼓戏剧目400多出,培养学生500多名,1990年以来培养学生张淑华、杨素华、黄淑荣、王秀梅等已成为淮北花鼓戏表演艺术的骨干,是淮北花鼓戏年轻一辈中的突出代表。
$firstVoiceSent
- 来自原声例句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