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东坝镇 百科内容来自于: 百度百科

位置面积

大东坝镇全镇行政区面积206平方千米,现有林地面积19047公顷,耕地520.2公顷。

气候水文

多年平均气温16.8℃,月平均最高气候33.1℃(7月),月平均最低气温1. 4℃(1月),极端最高气温40.1℃(1961年7月23日),极端最低气温-9.9℃(1983年12月31日);多年平均水汽压在16.7hpa,多年平均相对湿度79%,多年平均蒸发是122.5mm(蒸发皿直径为20cm),多年平均风速1.1m/s,实测最大风速16.0m/s,相对风向NNW。本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温暖湿润,四季分明,降水充沛,流域内多年平均降水量1600毫米以上。
小港源位于县城南部为松荫溪最大支流,发源于西南部枫坪乡老虎坳村南,溪水由西南流向东北,在大东坝镇的西山村港口自然村注入松荫溪。沿途支流主要26条,流程63公里,集水面积497平方公里,天然落差865米,中下游洪水期河宽50-150米。

自然资源

大东坝镇属中低山区峡谷地段,山峦起伏,地势陡峻,河流曲折,境内平川宜粮,丘陵宜茶及水果,高山宜林,河谷深切,河床坡降较大,两岸基岩大多裸露。广泛分布侏罗系上统的火山碎屑岩。地势西南高,东北低。交通便利,港玉公路(港口——玉岩)、下金公路(下宅街——金村)贯穿全镇。

历史沿革

清顺治八年(1654)称移风乡。民国17年(1928)为松阳县第五区。民国23~25年(1934~1936)设石仓、百步、横樟、五部、安民五乡;1952年8月,撤石仓并入靖居区;1958年,设红星公社管理委员会,辖石仓、汶东、横樟生产大队;1959年4月,改为石仓公社;1962年1月,将石仓、汶东、横樟公社并为县直属石仓公社。1983年11月,实行政社分设,将公社设为乡,撤消石仓公社,设大东坝区,置蛤湖、安民、石仓、大东坝乡;1992年5月,撤区扩镇并乡,将石仓、大东坝、蛤湖三个乡扩并为大东坝镇。

人口

全镇辖3个办事处,30个行政村:大东坝、西山、百步、赤圩、上寮山、白峰、牛角圩、横樟、黄南、树梢、山徐、五部、二滩坝、大樟源口、七村、外大阴、六村、蛤湖、山边、小后畲、洋坑埠头、下宅街、山头、燕田、后宅、蔡宅、灯塔、梨树岗、内大阴、明源,119个自然村。至2003年底,全镇总人口16122人,4691户,其中畲族635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78人。

经济状况

大东坝镇位于松阳县城西南22公里,交通便利,地理、气候等自然环境优越,山水资源丰富,建有十余家小水电。主要经济作物有翠冠梨、香菇、笋竹两用林、茶叶、柑橘、板栗、玉米、蚕桑、西瓜、蚕豌豆等。2011年全镇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1亿元,农民人均收入达6610元。
白丰村属大东坝镇大东坝片,距县城22公里,就在镇中心村旁,风光秀丽,小港流域从村旁静静的流过。傍溪而卧的是“狮子抢绣球”山、麒麟山,与白丰村遥遥相望。全村现有人口287人,分4个村民小组,82户,211个劳动力,由白丰、赤芋坑等3个自然村组成,村名白丰村由此得名。全村现有山地面积3846亩,耕地面积145亩,茶叶种植面积48亩、吊瓜65亩、果园157亩、香菇21万袋。由于受传统农耕文化及人均种植土地面积较为充足等因素的影响,食用菌为该村的主导产业,外出经商务工者不多,村内无工业企业,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6233元。村级集体经济每年固定收入仅有生态公益林的5000元,村级集体固定资产有树龄15年的800亩连片杉木场及40平方米的村办公室。村级组织健全规范,坚强有力。村现有“两委”干部4人,其中支委1人,村委3人,党员9人。在村“两委”干部的带领下,2004年安装了白丰自然村的自来水,修筑了赤芋坑自然村的机耕路;2005年修缮了3米宽防洪坝的路面,完成1500米的渠道三面光的修复工程;2006年完成了村办公楼的装修,解决了办公无场所问题,同时硬化了村中心路路面。
$firstVoiceSent
- 来自原声例句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