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散系 百科内容来自于: 百度百科

简介

分散系是混合分散体系的简称。
分散系中被分散的物质叫做分散质,容纳分散质的叫做分散剂。在水溶液中,溶质是分散质,水是分散剂。溶质在水溶液中以分子或离子状态存在。
分散系=分散相(或分散质)+分散剂
分散体系的某些性质常随分散相粒子的大小而改变。因此,按分散相质点的大小不同可将分散系分为三类:低分子(或离子)分散系,其分散质粒子的线形大小在1nm以下,称为溶液;胶体分散系,其分散质粒子的线形大小在1-100nm之间;粗分子分散系,其分散质粒子的线形大小在100nm以上,称为浊液。三者之间无明显的界限。

相关概念

(1)分散系: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做分散系。如把NaCl溶于水形成的溶液;把酒精溶于水形成的溶液;把牛奶溶于水形成的乳浊液;把泥土放入水中形成的悬浊液;水蒸气扩散到空气中形成的雾。这些混合物均被称为分散系。
(2)分散质:被分散的物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
如上述分散系中的NaCl、酒精、牛奶、泥土、水蒸气都是分散质。
(3)分散剂:起容纳分散质作用的物质(可以是气体、液体、固体)。
(4)介稳体系:胶体的稳定性介于溶液和浊液之间,属于介稳体系。
如上述分散系中的水、空气都是分散剂。
注意:
①溶液这种分散系中,溶质是分散质,溶剂是分散剂。
②悬浊液或乳浊液中不存在溶质和溶剂的概念
即浊液中的分散质不能叫溶质,分散剂也不能叫溶剂。
③根据分散质与分散剂的状态,它们之间可有9种组合方式:
气体→气体、液体、固体 液体→气体、液体、固体 固体→气体、液体、固体
④溶液不一定是液体,如合金属于溶液;同理,浊液不一定是液体,不洁净的空气属于浊液。
各种分散系的比较
分散系
分散质
分散质直径
主要特征
实  例
溶 液
分子,离子
<1nm(能透过半透膜)
澄清,透明,均一稳定,无丁达尔现象
NaCl溶液,溴水
胶 体
胶粒(分子集体或单个高分子)
1nm~100nm(不能透过半透膜,但能通过滤纸)
均一,较稳定,有丁达尔现象,常透明
肥皂水,淀粉溶液,Fe(OH)3胶体
悬浊液
固体颗粒
>100nm(不透过滤纸)
不均一,不稳定,不透明,能透光的浊液有丁达尔现象
水泥,乳剂水溶液
乳浊液
小液滴

粗分子分散系

在粗分散系中,分散相粒子大于100nm因其粒子较大用肉眼或普通显微镜即可观察到分散相的颗粒。由于其颗粒较大,能阻止光线通过,因而外观上是浑浊的,不透明的。另外,因分散相颗粒大,不能透过滤纸或半透膜。同时易受重力影响而自动沉降,因此不稳定。
粗分散系也叫浊液。按分散相状态的不同又分为悬浊液固体分散在液体中——如泥浆)和乳浊液(液体分散在液体中——如牛奶)。

低分子分散系

低分子分散系通常就是溶液。分散相粒子小于1nm,因分散相粒子很小,不能阻止光线通过,所以溶液是透明的。这种溶液具有高度稳定性,无论放置多久,分散相颗粒不会因重力作用而下沉,不会从溶液中分离出来。分散相颗粒能透过滤纸或半透膜,在溶液中扩散很快,例如盐水和糖水等。 低分子分散系通常情况下是稳定的

胶体分散系

胶体分散系即胶体溶液,分散相粒子大小在1-100nm之间,属于这一类分散系的有溶胶高分子化合物溶液。由于此类分散系的胶体粒子比低分子分散系的分散相粒子大,而比粗分散系的分散相粒子小,因而胶体分散系的胶体粒子能透过滤纸,但不能透过半透膜。外观上胶体溶液不浑浊,用肉眼或普通显微镜均不能辨别。
胶体是物质的一种分散状态,不论在任何物质,只要以1-100nm之间的粒子分散于另一物质中时,就称为胶体,胶体是一种比较稳定的分散系。例如,氯化钠在水中分散成离子时属低分子分散系。而在中则分散成离子的聚集体,聚集体粒子的大小在1-100nm之间,属胶体溶液。许多蛋白质、淀粉糖原溶液及血液淋巴液等属于胶体溶液。胶体还可以按照分散剂的状态分作固溶胶(比如烟水晶有色玻璃),气溶胶(雾,云,烟)和液溶胶(如AgI胶体和Fe(OH)3胶体)。胶体粒子可以透过滤纸但不能透过半透膜,因而可以使用半透膜渗析的方法来精制胶体。
英文:dispersion system

胶体性质

1.丁达尔效应。
由于胶体粒子直径在1~100nm之间,会使光发生散射,可以使一束直射的光在胶体中显示出光路。
2.布朗运动
可以通过超显微镜观察到胶体粒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3.电泳现象。
胶体粒子中有一部分通常情况下是带电荷的,因为物体由一大块分散为无数胶体粒子后,表面积急剧增大,所以胶体的微粒有很大的表面积,所以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一般情况下,金属氢氧化物金属氧化物的胶体微粒易于吸附正电荷而带正电,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易于吸附负电荷而带负电。当这些电荷在电场的作用下做定向移动的时候,就会出现电泳现象,即胶体粒子向两极移动,使分散系发生颜色变化。
4.凝聚作用。
带电的胶体粒子可以通过加电解质(多数为溶液)、加带相反电荷的胶体以及加热的方法使其凝聚,其原理是破坏胶体粒子之间的稳定关系,前两种方法利用带电胶体粒子的稳定一定程度上是由胶体粒子之间因为带同种电荷而相互排斥所维持的,将这些电荷打乱,使其不再能维持这种稳定,从而使胶体凝聚。不带电的胶体粒子通常只有加热的方法。胶体凝聚一般生成沉淀,但有一些胶体微粒和分散剂凝聚在一起名称为不流动的冻状物,这是便称作凝胶,常见的凝胶有硅胶和豆腐。

分离提纯

胶体与粗分散系:过滤。
胶体与低分子分散系:渗析。采用半透膜,流水环境
附: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
由可溶性Fe(Ⅲ)盐溶液加氨水沉淀来制取氢氧化铁或由氯化铁硝酸铁溶液加入氨水沉淀而制得或将氯化铁饱和溶液逐滴加入沸水中继续煮沸直至液体呈红褐色。 其粒子大小在1nm到100nm之间时会形成胶体。
制备方法
可溶性碱 和 铁盐溶液 反应
氢氧化钠硫酸铁反应生成氢氧化铁和硫酸钠
6NaOH+Fe2(SO4)3=2Fe(OH)3↓+3Na2SO4
氢氧化亚铁 与氧气反应
4Fe(OH)2 + O2 + 2H2O = 4Fe(OH)3
受热分解产物及方程式
2Fe(OH)3==加热==Fe2O3+3H2O
与非氧化性酸反应:
Fe(OH)3 + 3H+(氢离子) = Fe3+(铁离子) +3H2O
$firstVoiceSent
- 来自原声例句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