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黄子思诗集后 百科内容来自于: 百度百科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 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人。是著名的文学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他的书法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 宋四家”;善画竹木怪石,其画论,书论也有卓见。是北宋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散文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他的词气势磅礴,风格豪放,一改词的婉约,与南宋辛弃疾并称“ 苏辛”,共为 豪放派词人
嘉祐二年(1057)进士,任福昌县主簿、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召直史馆。神宗元丰二年(1079)知湖州时,以讪谤系御史台狱,三年贬黄州团练使,筑室于东坡,自号东坡居士。后量移诸州。哲宗元祐元年(1086)还朝,为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九年,又被劾奏讥斥先朝,远贬惠州、儋州,元符三年(1100),始被召北归,卒于常州。着有《东坡全集》一百十五卷,今存。

原文

予尝论书,以谓钟①、王之迹萧散简远,妙在笔画之外。至唐颜②、柳始集古今笔法而尽发之,极书之变,天下翕然以为宗师,而钟、王之法益微③。
至于诗亦然。苏、李④之天成,曹⑤、刘之自得,陶⑥、谢之超然,盖亦至矣。而李太白、杜子美以英玮⑦绝世⑧之姿,凌跨百代,古今诗人尽废,然魏晋以来,高风绝尘,亦少衰矣。李、杜之后,诗人继作,虽间有远韵⑨,而才不逮意,独韦应物柳宗元发纤秾于古简,寄至味于淡泊,非余子所及也。唐末司空图,崎岖兵乱之间,而诗文高雅,犹有承平之遗风。其诗论曰:“梅止于酸,盐止于咸,饮食不可无盐梅,而其美常在咸酸之外。”盖自列其诗之有得于文字之表者二十四韵10,恨当时不识其妙,予三复其言而悲之。
闽人黄子思,庆历11、皇佑间号能文者。予尝闻前辈诵其诗,每得佳句妙语,反复数四,乃识其所谓。信乎表圣之言,美在咸酸之外,可以一唱而三叹也。予既与其子几道、其孙师是游,得窥其家集。而子思笃行高志,为吏有异才,见于墓志详矣,予不复论,独评其诗如此。

注释

①钟:指钟繇(151—230)。
②颜:指颜真卿(709—785)。
③微:衰微。这里指不大流行了。
④苏、李:苏武、李陵。
⑤曹:指三国魏诗人曹植(字子建)。
⑥陶:陶渊明。
⑦英玮:杰出、珍奇。
⑧绝世:冠绝当世。
⑨绝尘:超绝尘俗。尘,尘世。
10远韵:气韵高远。
11庆历:宋仁宗赵祯的年号,公元1041—1048年。

题解

黄孝先,字子思,福建浦成人,以善治狱迁大理丞,历太常博士,卒于石州通判。著诗二十卷。

译文

我曾经评论书法,认为钟繇、王羲之的字迹,潇洒超逸,妙处在笔画之外。到了唐代颜真卿、柳公权,才集古今笔法并全部表现出来,极尽书法的变化,天下一致推崇,认为是宗师。于是钟繇、王羲之的笔法更加衰落。
至于诗也是这样。苏武、李陵的浑然天成,曹植、刘桢的自抒胸臆,陶渊明、谢灵运的自然超脱,大概都是到顶了。可是李白、杜甫以才智过人、珍奇超凡世所罕有的姿态,高踞百代之上,古今诗人全显得凋零;可是魏晋以来超越世俗的清高风格,也少见并衰落了。李白、杜甫之后,诗人们继续写诗,虽然其中间或有意旨深远的诗篇,但是才能未能表达出意旨。只有韦应物柳宗元,于质朴中表现出纤细浓郁,于淡泊中寓含不尽的韵味,不是别人能够做到的。唐末司空图生活在兵荒马乱之际,而诗文高雅,还表现出传承了治世的风习,他论诗说:“梅子只是酸,盐仅仅是咸,饮食却不能没有盐和梅,他们的美常常存在于咸和酸之外。”他自己列出在文字之外含有意旨的诗二十四联,恨当时不认识它们的妙处,我把他的话反复读了三遍而为之感到悲伤。
福建人黄子思,是庆历、皇佑年间号称擅长写文章的人。我曾经听说前辈诵读他的诗,每次到佳句妙语,反复好几遍,才明白他所说的是什么。司空图的话是可信的啊,美在咸酸之外,可以一唱而三叹了。我与他的儿子几道、孙子师交游,能够看到他家的诗文集。至于子思品行忠实志向远大,做官有非凡的才干,都详细地写在墓志上了,我不再论述,只是如此评论他的诗。

文学思想理论

第一,苏轼继承了陆机《文赋》中关于知与能的观点,对创作中知与能的关系作了进一步论述。他主张有道有艺,技道并进,知能合一。
第二,苏轼继承了庄学中“虚静”与“物化”的理论,并将其运用到艺术创作理论中。创作中的“虚静”和“物化”要求艺术家把整个身心都要融会到创作中去。例如,琴师弹琴应心与琴化,画家画竹要身与竹化。
第三,艺术家创作要善于捕捉灵感。创作必须惨淡经营,但迁想妙得却常常瞬间即逝。
第四,主张创作艺术形象要“随物赋形”,并做到生动传神。
第五,认为艺术的法度应符合自然原则,文理自然,发可姿态横生,其最高境界是韵外之致。
$firstVoiceSent
- 来自原声例句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