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俗化 百科内容来自于: 百度百科

来源

世俗化(secularization)一词的拉丁语词根saeculum本身就有一种含糊的意思。它既表示一段长距离的时间跨度,又可用指魔鬼撒旦统治下的此世。

发展

世俗化一词的使用,也曾有一个变化的历史。它最初用于宗教战争结束之时,表示原被教会控制的领土或财产从教会手中的转移。在罗马教会法规中,这个词又表示有教职的人回归世俗社会。后来,在反教权主义的圈子里,它开始被用来表示现代人脱离宗教保护而获得自由,而在与传统教会有关的圈子里,它则作为“异教化”、“非基督教化”的代名词因此受到攻击。

定义

席纳尔

世俗化一词的这种语义学上的歧义和使用史上的正反含义,似乎为当今学者们的众说纷云增加了一种有趣的证词,当然,也为我们的探讨带来了一些有益的启迪。在对世俗化的讨论中,美国学者拉里·席纳尔(Shiner,Larry)的理解大概最为全面细致。
席纳尔在题为“经验研究中的世俗化概念”一文中,认为世俗化具有六种含义。第一表示宗教的衰退,即指宗教思想、宗教行为、宗教组织失去其社会意义。第二,表示宗教团体的价值取向从彼世向此世的变化,即宗教从内容到形式都变得适合现代社会的市场经济。第三,表示宗教与社会的分离,宗教失去其公共性与社会职能,变成纯私人的事务。第四,表示信仰和行为的转变,即在世俗化过程中,各种主义发挥了过去由宗教团体承担的职能,扮演了宗教代理人的角色。第五,表示世界渐渐摆脱其神圣特征,即社会的超自然成分减少,神秘性减退。第六,表示“神圣”社会向“世俗”社会的变化。①
席纳尔的理解概括了世俗化的全部含义。但如果考虑到世俗化一词词根的含义和其使用史,如果再概括提炼一下席纳尔定义的六种含义,似可认为,世俗化就是非神圣化,它意指一个漫长的社会变化过程。这个过程涉及两个方面,一是社会的变化,即指人类社会各个领域逐渐摆脱宗教之羁绊,社会种种制度日益理性化,二是宗教本身的变化,即传统宗教不断调节自身以适应社会世俗化。
这个定义有三方面的考虑。首先是强调了世俗化的时间跨度。尽管世俗化源于何时并无定论,但世俗化并非一日之寒,它是人类发展史上一个漫长的历程,这一点大概不会引起任何歧义。其次是社会的世俗化,这个考虑是以人类发展的史实为前提的。人类的历史也是宗教的发生发展史。以西方社会为例,基督教自4世纪成为罗马帝国国教之后,西方社会在后来的一千多年中,一直处于它的统治之下,虽然时有世俗王权与教权的纷争,但还是教权占了上风。基督教统治的鼎盛时期被称为“信仰黄金时代”。然而,当人类社会进入近代后,随着工业的发展,科技的腾飞,人类自我意识的上升,传统宗教的势力范围在日益缩小,最终在“工厂门前止步了”。①第三是传统宗教自身的世俗化,即宗教从内容到形式,从组织到礼仪的一系列变化。这种变化的特点,一言以蔽之,即传统宗教神学教义中的神圣性质、宗教组织的神圣成分、宗教礼仪的神圣气氛越来越少。

宗教

当然,对世俗化定义的任何一种思考,都以对宗教的定义有关。笔者认为,宗教是一种以对超自然、超人间的力量或神灵之信仰与崇拜为核心的社会意识,是通过特定的组织制度和行为活动来体现这种意识的一种社会体系。作为一种社会意识,社会是宗教存在的基础,宗教必然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作为一种社会体系,宗教只是社会总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总体系的变动也必然牵动宗教的变动。反之,宗教的变化也会影响到社会的变化。这是对世俗化定义之思考的基础。
$firstVoiceSent
- 来自原声例句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