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顶蛙嘴夜鹰 百科内容来自于: 百度百科

形态特征

雄性成鸟头顶大都黑色,杂以棕斑;颈侧和颊均浅棕,缀以黑斑,上体包括两翅及尾的表面均棕褐色,而具黑色横斑,间杂以一、二大型白色圆斑,后颈白斑较多,形成不明显的颈环状;肩羽及次级飞羽亦有显著白斑;初级飞羽黑褐,外羽片有棕白色横斑,羽端杂以黑色和棕色相间的云石状斑;尾羽具宽阔的棕色与白色相间的横带,各带均满杂以黑褐色斑纹,带间还有黑褐色狭形横斑。喉部大都白色,羽端缀黑;胸棕而具黑色狭斑及白色大型圆点;下体余部白而稍沾棕,并稍杂以黑点;尾下覆羽几纯白色;腋羽黑而端白。
虹膜橙黄色;嘴呈肉色;跗蹠与趾亦呈肉红色。
鉴别特征∶嘴形宽阔而厚,上嘴甚弯曲,先端呈钩状;上体黑色和棕色。

生活习性

单个停息在海拔大约1250m的沟谷林中乔木上,常沿着大树的主轴伏栖着,体色亦与树枝相仿,不易被发现。有时以直立的姿态,栖止在小枝上。食物为鞘翅目昆虫。

地理分布

中国区域∶仅见于云南西部潞西〔芒市〕。
世界区域∶印度、孟加拉、缅甸泰国等。

经济意义

此鸟食虫,对人有益,但因数量太少,分布地区又极有限,故无太大意义。然而,从保护珍稀动物和生物多样性角度出发,应该加以保护。
$firstVoiceSent
- 来自原声例句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