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细菌性萎蔫病 百科内容来自于: 百度百科

基本信息

报检植物:黄瓜
报检类型:病害
检测认定:黄瓜细菌性枯萎病
中文名称:黄瓜细菌性枯萎病
中文别名:黄瓜青枯病、黄瓜细菌性萎蔫病
英文名称:Cucumber bacterial wilt.
病原中文名称:嗜维管束欧文氏菌(黄瓜萎蔫欧文氏菌)
病原拉丁学名:Erwinia amylovora var.tracheiphila(Smith)Dye.
病原拉丁异名:E.tracheiphila(Smith) Bergey.
病原分类地位:细菌域、普罗特斯门、γ普罗特斯纲、肠杆菌目、肠杆菌科、欧氏菌属
病害类型:细菌
地理分布:全国各地
主要寄主:葫芦科植物
危害部位:维管束
传播因子:黄瓜条叶甲、黄瓜十二星叶甲
感病盛期:成株期
防治指标:(不详)
检疫地位:非检疫对象

病害症状

黄瓜细菌性萎蔫病在嫁接黄瓜上发病快,自根栽培的较慢,苗期、成株期均可发病,开花结瓜期发病重。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暗绿色水渍状病斑,茎部受害处变细,两端呈水渍状,病部以上的蔓和枝权及叶片首先出现萎蔫,中午明显。病情逐渐发展,收缩茎蔓向上扩展,叶片向上渐次萎蔫,似缺水状,3~5天后整株青枯死亡。根茎外表症状不明显,。剖开茎蔓用手捏挤从维管束的横断面上溢出白色菌脓,用干净火柴棍或小刀刀尖沾上菌脓轻轻拉开可把菌脓拉成丝状。导管一般不变色,根部也未见腐烂,别于镰刀菌引起的枯萎病。

病原特征

Erwinia amylovora var.tracheiphila(Smith)Dye.异名E.tracheiphila(Smith) Bergey,称嗜维管束欧文氏菌(黄瓜萎蔫欧文氏菌),属细菌域、普罗特斯门、γ普罗特斯纲、肠杆菌目、肠杆菌科、欧氏菌属细菌。菌体杆状,单生或双生,不成链状,大小1.2~2.5×0.5~0.7μm。具荚膜,无芽孢,周生4~8根鞭毛,革兰氏染色阴性,好气性或兼性嫌气性。
病原培养性状:
在肉汁胨琼脂平面培养基上菌落圆形白色,光滑具光泽;在肉汁胨液中呈轻雾状,无菌环及菌膜,不能分解果胶,也不能液化明胶,能产生氨和硫化氢,不能还原硝酸盐,不产生吲哚。尿霉阴性,不能在5%食盐溶液中生长发育。
病原生理特性:
最适生长温度25~30℃,最高34~35℃,36℃不生长,最低8℃;43℃经10分钟致死。

侵染循环

该病是系统性侵染的维管束病害,病菌由黄瓜甲虫Diabrotiea vittata和D. duodecimpunctata传播。黄瓜细菌性枯萎病过去国内未见报道,近 年浙江丽水地区、吉林长春已见发病。该病除危害黄瓜外,还可侵染葫芦科香瓜属、南瓜属、西瓜属的植物。黄瓜和甜瓜较南瓜和矮瓜易发病,生产上应予以重视。自根栽培的没有发生的记载,嫁接栽培的发生普遍。

发病因素

(1)种植密度大、通风透光不好,发病重,氮肥施用太多,生长过嫩,抗性降低易发病。
(2)土壤黏重、偏酸;多年重茬,田间病残体多;氮肥施用太多,生长过嫩;肥力不足、耕作粗放、杂草从生的田块,植株抗性降低,发病重。
(3)种子带菌、肥料未充分腐熟、有机肥带菌或肥料中混有本科作物病残体的易发病。
(4)大棚栽培的,往往为了保温而不放风、排湿、引起湿度过大的易发病。
(5)阴雨天或清晨露水未干时整枝,或虫伤多,病菌从伤口侵入,易发病。
(6)地势低洼积水、排水不良、土壤潮湿、含水量大,易发病;早春温暖多雨或夏天连阴雨后骤晴,气温迅速升高时易发病;连续三天大雨或暴雨易发病。
(7)黄瓜条叶甲与黄瓜十二星叶甲等虫害发生量大的发病重。

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

(1)播种前或移栽前,或收获后,清除田间及四周杂草,集中烧毁或沤肥;深翻地灭茬,促使病残体分解,减少病原和虫原。
(2)和非本科作物轮作,水旱轮作最好。
(3)选用抗病品种,选用无病、包衣的种子,如未包衣则种子须用拌种剂或浸种剂灭菌。
(4)选用排灌方便的田块,开好排水沟,降低地下水位,达到雨停无积水;大雨过后及时清理沟系,防止湿气滞留,降低田间湿度,这是防病的重要措施。
(5)育苗移栽,苗床床底撒施薄薄一层药土,播种后用药土覆盖,移栽前喷施一次除虫灭菌剂,这是防病的关键。
(6)土壤病菌多或地下害虫严重的田块,在播种前穴施或沟施灭菌杀虫的药土。
(7)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腐熟的有机肥,不用带菌肥料,施用的有机肥不得含有植物病残体。
(8)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适当增施磷钾肥,加强田间管理,培育壮苗,增强植株抗病力,有利于减轻病害。
(9)高畦地膜覆盖可提高土温,降低棚内湿度,抑制子囊孢子释放,减少菌源。
(10)避免在阴雨天气整枝;及时防治害虫,减少植株伤口,减少病菌传播途径;发病时及时防治,并清除病叶、病株,带出田外烧毁,病穴施药或生石灰。
(11)大棚栽培的可在夏季休闲期,棚内灌水,地面盖上地膜,闭棚几日,利用高温灭菌;
(12)利用嫁接育苗,可防治该病的大发生。
(13)重点防治黄瓜条叶甲、黄瓜十二星叶甲,防治它们传播病菌。

物理防治

45℃恒温水浸种15分钟捞出后移入冷水中冷却,催芽播种。

生物防治

(1)发生黄瓜条叶甲、黄瓜十二星叶甲时喷施:
0.3%苦参碱水剂800-1000倍液
2.5%鱼藤酮乳油1000倍液
0.6%氧苦·内酯水剂1000倍液
1%蛇床子素水乳剂400倍液
0.3%印楝素乳油600~1000倍液
0.5%藜芦碱醇溶液800~1000倍液,
25%杀虫双水剂500-600倍液 防治地上、地下害虫
10%高渗烟碱水剂1000倍液
15%蓖麻油酸烟碱乳油800~1000倍液
0.65%茼蒿素水剂400~500倍液
3.2%烟碱川楝素水剂200~300倍液
(2)发病时喷淋或浇灌:
100万单位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4000倍液
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4000倍液
40万单位青霉素钾盐可溶性粉剂5000倍液

化学防治

(1)浸种剂:
用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500倍液+适量95%敌克松原粉或50%福美双浸种4—8小时后,冲洗干净催芽、播种。
(2)喷施用药:
14%络氨铜水剂300倍液
50%甲霜铜可湿性粉剂600倍液
50%琥胶肥酸铜(DT)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60%琥·乙膦铝(DTM)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77%可杀得可湿性微粒粉剂500倍液
1:4:600铜皂液
1::2:300~400倍式波尔多液。
琥胶肥酸铜对白粉病、霜霉病有一定兼防作用。
(3)保护地栽培:
10%乙滴粉尘剂,或5%百菌清或10%脂铜粉尘剂,1kg/667m2
(4)药土:
3%米乐尔颗粒剂1份+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或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1份+干细土30份
隔7~1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采收前3天停止用药。
注意事项:
(1)发生该病时往往同时伴生疫病,如伴生疫病,应与72%克露可湿性粉剂的600倍液交替喷施。
(2)发病严重地区,播种后,用药土做覆盖土,移栽时用药土围根,效果较好。
(3)防治好黄瓜条叶甲和黄瓜十二星叶甲,是防治本病的关键。
$firstVoiceSent
- 来自原声例句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