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光鳃鱼 百科内容来自于: 百度百科

基本介绍

编号:
7911
拉丁目名:
PERCIFORMES
中文目名:
鲈形目
中文科名:
雀鲷科
拉丁科名:
Pomacentridae
中文属名:
光鳃鱼属
拉丁属名:
Chromis
拉丁种名:
xanthochir
定名人:
(Bleeker)
年代:
1851
中文名:
黄光鳃鱼
ogenus:
Heliases
原始文献:
Natuurkd. Tijdschr. Neder.-Indie v.2:248
模式产地:
Banda Is.
俗名:
黄腋光鳃雀鲷
生境:
栖息于10-48米之礁石斜面旁
国内分布:
台湾南部
国外分布:
印度西太平洋
资料来源:
台湾鱼类志:419.
中文名:黄光鳃鱼 俗名: 厚壳仔  学名:Chromis xanthochira英文名:Yellowaxil chromis,Yellow-tail chromis,Yellow-axil chromis中文其他名:黄腋光鳃雀鲷科名:Pomacentridae科中文名:雀鲷科同种异名:Chromis reticulatus, Chromis xanthochir, Heliases xanthochirus世界分布:印度至太平洋地理分布:分布于中西太平洋区,包括印度尼西亚、菲律宾、中国台湾、帛琉、巴布亚新几内亚、索罗门群岛和澳洲大堡礁北部等。东印度洋的圣诞岛亦有记录。中国台湾分布于南部、小琉球及绿岛等地。模式种产地:Banda Neira, Banda Is., Indonesia濒危状态:不在IUCN濒危名单中栖息环境:礁区、近海沿岸栖息深度:10 - 48米最大体长:14 cm有毒鱼类:否经济性:否食用鱼类:是观赏鱼类:是形态特征体呈椭圆形而侧扁,标准体长为体高之2.1-2.3倍。眼中大,上侧位。口小,上颌骨末端仅及眼前缘;齿细小,圆锥状。眶下骨裸出;前鳃盖骨后缘平滑。体被大栉鳞;侧线之有孔鳞片17-19个。背鳍单一,软条部略延长而呈尖形,硬棘XIII,软条 11;臀鳍硬棘II,软条11-12;胸鳍鳍条18-20;尾鳍叉形,上下叶末端呈尖形,各具3条硬棘状鳍条。体呈橄榄色至蓝灰色,鳞片的边缘深褐色;前鳃盖及鳃盖具暗褐色之后缘;胸鳍基部上缘有小黑点;尾鳍上下叶的末端黑色。

栖所生态

主要栖息于沿着较深的外礁石壁旁。亦可见独居或成小群活动于外礁斜坡中。 捕食浮游生物。

渔业利用

中小型之雀鲷,可食用,一般不为渔获对象鱼。有人将其作观赏鱼之用。科学分类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Chordata 纲: 辐鳍鱼纲 Actinopterygii 目:鲈形目 Perciformes 科: 雀鲷科 Pomacentridae 属: 光鳃鱼属 Chromis 种: 黄光鳃鱼 C. xanthochir
$firstVoiceSent
- 来自原声例句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