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无网长管蚜 百科内容来自于: 百度百科

基本信息

中文名:麦无网长管蚜
拉丁学名:Metopolophium dirhodum(Walker)
纲:昆虫纲
目:同翅目
科:蚜科
天敌:主要有瓢虫、草蛉、蚜茧蜂、食蚜蝇和蚜霉菌等
主要危害作物:麦类

形态特征

麦无网长管蚜的无翅成蚜体形呈长椭圆形,体长2.5mm。腹部蜡白色至淡赤色。腹管长圆筒形,淡色至绿色,端部无网状纹。尾片有毛7~9根,有翅蚜翅中脉分支2次。触角第三节长0.52mm,有感觉圈10~20个以上。

生物学特性及发生消长规律

麦蚜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都以无翅型孤雌胎生若蚜生活。在营养不足、环境恶化或虫群密度大时,则产生有翅型迁飞扩散,但仍行孤雌胎生,只是在寒冷地区秋季才产生有性雌雄蚜交尾产卵。来春卵孵化为干母,继续产生无翅型或有翅型蚜虫。
麦蚜以无翅孤雌胎生雌蚜繁殖为主,有翅孤雌胎生雌蚜迁飞扩散。在温暖地区可全年孤雌生殖,不发生性蚜世代,表现为不全生活周期型。在北方寒冷地区,有性蚜世代,为全生活周期型。
我国寒冷地区禾谷缢管蚜和无网长管蚜为异寄主全周型。前者在第一寄主稠李、桃、李及榆叶梅等植物上的受精卵越冬,后者在第一寄主蔷薇属植物上的受精卵越冬。初夏迁飞到第二寄主麦类或其他禾本科植物上为害;麦长管蚜和麦二叉蚜在春麦区亦可营同主全周期型生活,在麦类或其他禾本科植物上产生有性雌雄蚜交配产卵,在冬麦或禾本科杂草以及草下土缝中越冬。卵孵化为干母,继续产生有翅或无翅孤雌蚜,再迁飞入麦田为害。春季小麦返青后繁殖速度加快,到灌浆乳熟期田里麦蚜数量达到最高峰。小麦成熟后,大量有翅蚜迁飞到高粱、玉米、糜子、自生麦苗和各自野生寄主上继续繁殖。秋末小麦播种出土后,麦蚜又迁飞回麦田为害幼苗。
麦无网长管蚜以为害叶片为主.
麦蚜为害规律中,温湿度等气候因素常起主导作用。如冬暖春旱,小麦孕穗期前后又遇春寒,小麦生育期延迟,炎夏高温期短,麦蚜常猖獗为害,小麦黄矮病也易于流行。
年均可发生10~20余代。
麦无网长管蚜均以卵越冬,初夏飞至麦田。小麦返青至乳熟初期,麦长管蚜种群数量最大,随植株生长向上部叶片扩散为害,最喜在嫩穗上吸食,故也称“穗蚜”。无网长管蚜则喜低温条件。
$firstVoiceSent
- 来自原声例句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