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癌肿病菌 百科内容来自于: 百度百科

基本信息

中文名:马铃薯癌肿病菌
英文名:Potato wart disease
拉丁学名:Synchytrium endobioticum (Schilbersky) Percival
门:真菌门
亚门:鞭毛菌亚门
纲:壶菌纲
目:壶菌目
科:集壶菌科
属:集壶菌属
原产地:匈牙利
入侵地:国内已知四川、云南、贵州等省发生。
入侵时间及地点:我国于1975年在云南省昭通地区永善县马楠公社坪厂大队首次发现该病。

传播途径

自然传播能力非常有限。该病可通过刚被侵染的不易检测的块茎,或块茎上粘附的带菌土壤传播。休眠孢子囊经过动物消化道还具有活性,可经动物粪便传播。来自马铃薯癌肿病发生区的受害马铃薯块茎、带菌土壤或带土植株,在国际贸易中被运输而传播该病菌。

为害特点

马铃薯癌肿病是世界许多国家马铃薯生产上的严重的危险性病害,为我国的重要植物检疫对象之一。危害的马铃薯薯块产生癌瘤,导致产量降低,常发区内一般减产50%。马玲薯癌肿病不仅在田间影响产量,而且冬季储藏期间在窖内也引起腐烂。病薯品质大为下降,重病薯块不堪食用,轻病情薯块也煮不烂。一旦马铃薯癌肿病菌传入某地区,该地区的所有农产品的销售可能受到影响;同时由于病菌可长期存活,许多年内将再不能安全地种植马铃薯,该地区也不能用来种植打算出口的作物。马铃薯癌肿病菌在土壤中的抗逆性强,以至于在不同的土壤条件、生态环境及无寄主

形态特征

冬孢子囊一般球形,厚壁,直径大约50μm(25~75μm),与土壤微粒团聚为一体,直径0.1~0.2mm。该病影响植株生长,但症状不明显。在幼芽部、茎基部可形成淡绿色癌肿组织。叶片也可受害。病菌影响块茎的形成,但不危害根部。幼嫩的块茎早期被侵染导致畸形和肿大使之不像块茎。块茎发育后期从芽眼侵染,块茎肿大,呈花椰菜状;若暴露在阳光下,开始微白或淡绿,慢慢的变黑最后腐解。整个块茎可完全被增生的癌组织所代替,匍伏茎上也可发生类似的癌肿。在贮藏期马铃薯产生的癌肿,如果在黑暗条件下,病薯块颜色和块茎表皮颜色相同。

生物学特征及发生消长规律

此病的病原菌为内生集壶菌,是一种专性寄生菌。据报道,目前世界上已鉴定出的马玲薯癌肿病病菌生理小种有8种。马铃薯癌肿病的病原菌菌体内生,不用菌丝繁殖。形成孢囊堆,被有膜的孢子囊,由孢子囊释放出游动孢子,孢子囊内有200~300个游动孢子,春季温度8℃以上,湿度充足时,癌肿病组织腐烂,越冬的休眠孢子囊在土中释放出大量单核游动孢子。游动孢子可进行再侵染或在外界条件不适时交配成结合子发育而形成游动孢子。游动孢子单鞭,使之能在土壤中移动而达到寄主细胞表面。而后游动孢子失去鞭毛进入寄主细胞。
在低温多湿、气候冷凉地区易发病,昼夜温差大利于发病。影响该病发生和流行的环境条件主要是土壤温度、湿度和酸碱度。冷凉、高湿、雾日多、阴雨日多、空气和土壤湿度大的地方有利于病害发生和流行。

控制方法

(1) 严格实行检疫;
(2) 农业防治:实行轮作换茬,停种马玲薯和茄科作物,注意拔除田间的隔生苗并销毁;选用抗病品种;按照《马玲薯产地检疫规程》建立健康种薯基地;
(3) 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
(4)药剂防治。
$firstVoiceSent
- 来自原声例句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