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症状 将薯块种植于防虫温室或网室保持发病适宜温度观察幼苗症状。
马铃薯帚顶病毒
鉴别寄主 取薯块或将薯块种植,待发芽后,取芽或长出的叶片,汁液摩擦接种鉴别寄主,观察症状特征。苋色藜接种后6天(15℃)接种叶上出现蚀纹状坏死环纹后连续出现同心环纹。单个病斑最终扩展至整个叶片的大部分。烟草 (Xanthi-nc或Samsun-NN)20℃下接种叶坏死或形成褪绿环斑,高温时常无症。病斑类型随环境而变,冬季侵染明显。德伯约依烟接种叶坏死斑或褪绿环斑,最先系统感染叶显褪绿或坏死栎叶纹,接种叶上散生坏死斑,冬季所有植株均被系统感染,夏季只有少数被系统感染。曼陀罗接种叶上为坏死斑或同心坏死环,仅冬季有系统感染。马铃薯汁液接种Arran Pilot和Ulster Sceptre品种,仅接种叶上出现散生的坏死斑,无系统侵染。墙生藜(Chenopodium murale)上可出现明显的坏死斑或环纹。土壤中病毒测定 在马铃薯收获季节,在发病田块25cm深的土层中取样,然后在10~20℃条件下风干4周,用网眼为50μm、65μm或100μm的筛子过筛。留取筛下物。以白肋烟(White Burley)、克利夫兰烟、德伯纳依烟幼苗作诱病寄主,栽于取自大田的病土中,在温室中20℃条件下生长4~8周,然后将苗上的土洗去,用根部和幼苗的榨出液摩擦接种指示植物,确定侵染性的存在。
电镜观察及血清学检测 免疫电子显微镜法比常规的电子显微镜法灵敏 1000倍,可有效地检测出接种的烟草病汁液和自然侵染的具初生症状的薯块的病毒粒子。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具有快速、灵敏、设备要求简单等优点,广泛用于病毒检测。据认为,ELISA是检测马铃薯病叶中PMTV的最好方法。
互补(cDNA)探针技术能成功地检测到具初生症状(褐色弧纹)薯块中的 PMTV粒子。但是当薯块表面深度开裂,即组织病理学鉴定 受侵染的Xanthi烟细胞中含有呈束状聚集的长度短于 300nm杆状病毒粒子,奥古巴花叶帚顶症状的受侵叶片中含有成束的微管。帚顶症状其微管出现于细胞质中,细胞壁和质膜之间,以及液泡中。这种微管宽 18~22nm,具有2.5~3nm厚的壁。在某些无症状表现的马铃薯叶片中,也可见到这种和PMTV有关的微管,其长度约20~100nm。
有关检疫规定 马铃薯帚顶病毒为我国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检疫危险性病、虫、杂草名录》中的一类危险性病毒,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检疫禁止进境物名录》中规定禁止从疫区引进种薯。因科研需要经审批特许的,需在国家指定的隔离检疫圃中试种检查,对传病介体、真菌亦应严格施行检疫。出现次生症状时,互补DNA方法检测效果不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