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氏侧带小公鱼 百科内容来自于: 百度百科

濒危状态

不在IUCN濒危名单中

形态特征

头中等大。吻圆钝状,吻长短于眼径。眼中等大。口大,亚下位。上颌较下颌突出,其后端刚好延伸至鳃盖后缘。上下颌、锄骨、腭骨和舌上均具细齿。鳃盖膜不与峡部相连。鳃耙细而密,下枝鳃耙19-25(通常为20-21)。体被薄圆鳞,易脱落;纵列鳞37-38,横列鳞9-10;背鳍前中线鳞18-19;腹鳍前针状棱鳞5-7。背鳍中等大,始于体中央稍前的上方,其前方无小刺,鳍条16-17;臀鳍始于背鳍基中央的下方,鳍条20-23。胸鳍侧下位,末端不及腹鳍起点;腹鳍较短,位背鳍前下方;尾鳍叉型。体背部褐色,头侧淡白,沿体侧中央有一条银白色纵带;眼下方、下颌前端及吻下部具有许多小黑点。尾鳍具黑缘,其余各鳍无色。

栖所生态

近沿海表层鱼类,滤食浮游生物为生,具群游性。多于表层至20公尺深之海域活动。

地理分布

分布于印度-西太平洋区,西起印尼、马来西亚,东至菲律宾,北至中国及台湾,南至澳洲等海域。台湾分布于澎湖海域。

渔业利用

全年皆产,澎湖沿海较多,是魩鱙渔业的重要渔获物之一,多以焚寄网捕获,新鲜时可清蒸,但大多晒干后出售,炒花生、辣椒或煮汤。
$firstVoiceSent
- 来自原声例句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