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湖 百科内容来自于: 百度百科

湘潭市雨湖

世界上似乎再难找出一座公园有这么多的垂柳,有这么美的垂柳。她的特别美,在初春的柳烟,也在盛夏的柳荫。雨湖由来已久。《潭城史迹》云:“相传约六百年前,明吉王三世偕徐妃春游于此,途中遇雨,见雨滴荷钱,千万珠跳,感景而命名。另说,雨湖地势低洼,积雨成湖,故名雨湖。”光绪刊《湘潭县志》说:“湘浦通沟,辟为后湖,变谓之雨湖。上为烟柳堤,外多园寺。”则这里原来只是一条连通湘水的沟,经人工开辟才成湖的。全湖分上、中、下三湖,水面共约360亩。解放之前,湖面淤淀,湖水发臭,有人称之为湘潭龙须沟。 1954年,辟为公园,开始修浚,并沿湖广植柳树,大概是为了复“烟柳堤”之旧吧。雨湖历为湘潭风景名胜地,自古以来许多著名诗人在此留下佳作,有“垂柳碧孤塔,夕阳红半桥”的名句一直流传至今。现在雨湖里面亭台楼阁,曲槛回栏,竹树浓荫,假山矗立,备极幽雅。湖中修筑了风格迥异的七星、八仙两座桥梁,桥拱宽大,游船畅通;新建了儿童乐园、水榭、风车、花圃、温室,还修复了原有的发源殿、岸花亭、夕照亭、双璧坊等名景。其中“双璧坊”的来历是这样:清嘉庆年间,有民女二人,时称“艳慧双绝”,被骗入湘潭妓院。二人坚贞不屈,夜投雨湖而死。邑人乃为二女立坊于雨湖旁,由当地探花石承藻题墓为“双璧冢”,署坊曰“双璧无瑕”, 一时诗人盛为吟咏。

黄冈市蕲春县雨湖

蕲春县雨湖,位于蕲春县蕲州古镇,毗邻蕲春县李时珍陵园,湖区环境优美。
蕲春县蕲州镇雨湖居委会位于医圣——李时珍故里,千年古镇蕲州城南郊,紧依长江,因境内有一千余亩的雨湖而得名。现有居民419户,1623人。无农业耕地,居民祖祖辈辈以水产养殖和捕捞作业求生,是一个典型的纯渔业村。经过长期的探索,该村已形成了以水产养殖、种植、捕捞为特色的经济发展模式,到2005年底,村集体积累80万元中80%来源于水面养殖上交的利润,人均纯收入3520元中,80%以上靠水产养殖和到长江、省内外大湖大库捕捞作业而得。
雨湖村有水面1600亩,养殖成鱼产量60万斤,产值180万元;养殖鱼种100亩,产量6万斤,产值15万元;种植莲藕450亩,产藕180万斤,产值100万元;招商引资吸引浙江老板养殖珍珠600亩,年均产值可望实现100万元。由于水面少,劳力多,村委会广泛收集信息,引导过去以长江天然捕捞为主的渔民寻找新的创收门路,到外省外县大湖大库帮助捕捞作业。目前,该村700多名劳力中有360多人从事专业捕捞,其中除部分在本地湖库中捕捞作业外,300多人带着136条渔船常年在湖南、安徽、江西和省内各县市捕捞,每条船(以家庭为单位)年收入在1.8—2.8万元之间,全村每年从捕捞业中挣回现金近400万元,全村渔业收入共计达到800万元。
在渔业新村建设上,该村依托沿江蕲(春)武(穴)主干公路贯境而过、紧邻城区的区位优势,充分调动群众自发参与渔业新村创建热情,高标准拉开文明村镇建设工程。村委会选择了毗邻沿江公路进村入口处、原村砖瓦厂的取土码砖废弃场地50000㎡作新村建设用地,请县城建规划设计院规划设计布局为“一纵四横”、规模150户的渔业新村小区。村委会累计投入资金200万元,先后进行了道路硬化、排水沟、绿化带、垃圾场、路灯等配套设施建设,修通了贯通全村的水泥主干道,337户居民用上了自来水,改厕270户,398户通有线电视,381户通电话,在小区内兴办了一处便民小超市,新开挖了一条1500米长的长江边排水港,新建泵站一座,涵闸2个,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同时,该村委会制定了新的《村规民约》,统一印发给每一个农户,并创办文化中心户,开展“十星级农户”、“十佳婆媳”、“十大致富能手”创评活动,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和谐发展,逐步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渔业新村目标。
$firstVoiceSent
- 来自原声例句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