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善黄鼠 百科内容来自于: 百度百科

外形特征

身体特征

小型地栖松鼠科动物。略似家鼠,但眼大而突出,外耳退化,四肢均衡,前爪锐利。体形细
黄鼠

黄鼠

长,体长约200毫米。头大,个颊囊。大而圆。耳壳很小,略露于被毛之外。尾显然较短,其长(不连端毛)约60毫米左右,接近体长1/3.尾毛稍蓬松,尾梢具毛束。前足具5指,拇指特小,而中指特长,除拇指外,其余4指具爪,爪发达而弯曲,长而尖锐,适应控气活动。前足掌裸露无毛,掌垫2枚,指垫3枚。后足具5趾,第一、三两趾较短,其余3趾等长。后足部被毛。趾垫4枚,裸露。整个躯体背面毛色非单一色调,近乎麻色,呈暗黄褐赭色或暗黄褐色。背面从颈部至臀区的尾根,被毛具很短的黑色或浅黑灰色毛基;其次是较长呈浅灰白色的中段,而毛端常为三色相间,依次为浅褐色、沙黄色或黄白色(有时稍染淡赭色色调)和黑色。背面还有黑色长毛分散混杂毛被之中,背毛色呈现细微的黄黑褐赭色,似混杂的芝麻点状,故不同于达乌里黄鼠(S.dauricus)者。

头部特征

头部的额顶毛色稍较体背毛色深暗。眼眶四周白色圈显著。吻部、面部至耳基毛色较头部浅淡,为浅黄褐色,但黑色长毛较明显。触须黑色,两颊下部白色,耳壳呈浅棕褐或浅黄褐色。体侧较体背浅淡,呈沙黄色或黄白色。颏部纯白鬼。自颈部、胸部和腹部毛基黑色,毛端淡黄色。必上面毛色与体背同色,但尾端具橙色、黑色和黄白色相间的毛束。尾下面为橙黄色,两侧为淡黄白色,尾端下面可见三色毛束。前肢背面沙黄淡橙黄色,足趾淡黄白色或白色,而腹面纯白色。后足上面白色或稍染淡黄色,而下面部为淡橙黄白色或黄白色。爪黑褐色。头骨较宽大而坚实,呈短圆形。吻部较短。鼻骨前端较宽,逐渐向后端变窄。眶间中央略凹陷,眶边缘稍上翘,其前端具小缺口,后端眶上突细长并向下并向下弯曲。颧弓较宽面略呈弧形,其宽为9.0毫米以上。颧弓和颧骨板扁平状,颧弓粗大,后端颧突明显。顶骨上骨脊较弱,呈长嗽叭形。上下门齿唇而的釉质为淡黄色。 上门齿扁柱形,后无切迹。齿隙短于上(颊)齿列长。第三上前臼齿发达,略小于第四前臼齿,近似柱状。第四前臼齿大小与齿冠结构与第一、二上臼齿相似。第三上臼齿发达,显然大于其余臼齿。下颌第四前臼齿略小于第一、二下臼齿,但齿冠结构与第一、二臼齿相似。第三下臼齿最大,近四方形。

栖息环境

主要栖息于森林草原、荒漠平原、半荒漠草原,少数种类如长尾黄鼠可分布到海拔2000米以上的高山地区。

生活习性

鼠洞

鼠洞

主要栖息于荒漠、半荒漠草原、农田附近、坟地和沟谷堤岸。一般营昼间活动,清晨和黄昏活动频繁,喜温暖而避炎热,冬季休眠。出洞后善直立瞭望。活动范围一般不超过100米。除发情交配期外,喜单独栖居,洞穴构造复杂。以草本植物的绿色部分为食,亦吃农作物的幼苗,有时吃草根和某些昆虫的幼虫。黄鼠危害农作物,破坏牧业草场,又是鼠疫菌的主要携带和传播者,为重点杀灭对象之一。

种群分布

分布图

分布图

广布于中国东北、华北及西北部分地区。

繁殖方式

黄鼠

黄鼠

一般9月下旬至翌年3月下旬冬眠。每年繁殖1次,春季发情交配,妊娠期约28天,每产6~8仔。
$firstVoiceSent
- 来自原声例句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