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湿铁角蕨 百科内容来自于: 百度百科

植物特征

半边铁角蕨(原变种)
植株高25-40厘米。根状茎长而横走,粗2-3.5毫米,褐色,先端密被鳞片;鳞片披针形,长2-3毫米,基部宽约0.5毫米,膜质,褐色,全缘。叶疏生或远生;叶柄长11-20厘米,粗1-2毫米,栗褐色,有光泽,基部疏被与根状茎上同样的鳞片,向上光滑,上面有浅阔纵沟;叶片披针形,长15-23厘米,中部宽3-6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几不变狭,一回羽状;羽片20-25对,互生,略斜展,近无柄,中部羽片同大,长2-3.5厘米,基部宽0.6-1厘米,半开式的披针状不等边四边形,渐尖头,偶有钝尖头,基部不对称,斜楔形,上侧平截并与叶轴平行,略呈耳状,下侧斜切,呈狭楔形,内缘及下缘下部全缘,其余边缘均有尖锯齿,中部各对羽片相距5-10毫米,彼此密接,下部羽片略疏离,略向下反折,与中部羽片同形同大或略小。叶脉羽状,两面均明显,主脉下部与羽片下缘合一,小脉纤细,二叉,偶有单一,基部上侧小脉常为二回二叉,斜向上,伸向锯齿顶端,但不达叶边。叶草质或薄草质,干后灰绿色,两面均无毛;叶轴栗褐色,有光泽,上面有浅阔纵沟,纵沟边缘为灰绿色。孢子囊群线形,长2.5-4毫米,棕色,生于小脉中部,位于主脉与叶边之间,每羽片有10-16 (-18)枚;囊群盖线形,淡棕色,膜质,全缘,开向主脉,在羽片基部上侧的间或开向叶边,宿存。染色体n=72。
本变种与原变种之区别为植株形体细弱,羽片较小,为透明的膜质,干后常呈暗绿色。为生于阴湿滴水生境下的类型。

地理分布

产江西(井冈山、武功山、幕阜山)、台湾、湖南(安东、黔阳)、广东北部(乐昌、乳源)、广西(桂林、龙胜、大苗山)、四川(雷波)、贵州(贞丰、独山、都匀、铜仁)、云南(麻栗坡、文山、广南、景东、维西、贡山)。生密林下溪边滴水的岩壁上,海拔860-2 800米。日本南部及印度北部也有分布。
$firstVoiceSent
- 来自原声例句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