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条蛇鲻 百科内容来自于: 百度百科

形态特征

体长筒形,两端细、中部较粗,尾柄两侧具嵴棱。体长为体高的6.21—7.29倍;为头长的3.98—4.32倍。头长为吻长的4.234.86倍;为眼径的4.26—5.56倍;为眼间距的3.36—4.37倍。尾柄长为尾柄高的2.06—2.68倍。体被大圆鳞,头后背部、颊部和鳃盖均被鳞,鳞易脱落。鳞片的前部有3—4条辐射线,环纹细,后部光滑。胸鳍和腹鳍的基部有细长的腋鳞。侧线鳞54—57;侧线上鳞5.5,侧线下鳞6.5。侧线直,后部鳞片凸起。尾柄两侧有嵴棱。幽门肓囊17—22。脊椎骨数51—52。尾柄长圆形,微平扁,尾柄长为尾柄高2倍以上。幽门盲囊数17—22。肛门位于臀鳍的前方。
头中等大,长形,平扁,其长人于宽。吻短,前端钝,吻长略大于眼径。眼中等大,侧E位,距吻端较距鳃盖后缘为近。脂眼睑发达,前后脂眼睑约能掩盖1/2眼部。、眼间距中间微凹,不粗糙。鼻孔每侧1对,距眼前缘较距吻端为近,前鼻孔有短的皮质鼻瓣。口火,口裂长,末端达眼的远后方,其长超过头长1/2。头背部纵列鳞20—21;颊部鳞3—4。两颌等长,上下颌口缘密布长短不的可倒性犬齿,上颌齿3—4行;下颌齿4—5行,两颌内侧齿较外侧齿长和大。腭骨每侧有齿带2组,外组齿前部2行,中部3行,略比内组齿长和大,排列为长条状;内组齿排列为块状,齿带宽,数多。犁骨和舌上也具细小齿。舌小,不发达。鳃盖边缘光滑,无棘。鳃盖骨透明,很薄。鳃孔大。鳃盖膜不与峡部相连。假鳃发达。鳃耙短而密,呈锯齿状。鳃膜骨条12—13。腹膜白色。
背鳍11—12;臀鳍l0—11;胸鳍14—15;腹鳍9;尾鳍19。背鳍始于腹鳍基的后上方,背鳍第二或第三鳍条较长、或两者同时延长为丝状,在体长20 cm以上的标本可伸达脂鳍,其长大于头长。背鳍起点至吻端约等丁或大于至脂鳍起点的距离。脂鳍小,位于臀鳍基中后部的上方。臀鳍位于体的后部,起点距尾鳍基为近,其基底长短于背鳍基底长。胸鳍侧中位,向后延伸到腹鳍起点的下方。腹鳍鳍条比胸鳍鳍条长,其外侧鳝条长于内侧鳍条。尾鳍义形,上叶长于下叶。

生活习性

为底栖性凶猛鱼类,喜在底质为泥沙的海区中生活。一般分布在水深30—100 m处,以60—70m深处的较多。以小型鱼类和浮游动物为食。生殖季节由外海游至近岸,在沙石底处产卵。为南海底拖网的经济鱼类之一,每年秋季为捕捞的旺季。

分布地区

分布于中国东海、南海,日本,朝鲜,太平洋中的澳大利亚等海区。
$firstVoiceSent
- 来自原声例句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