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东桤木 百科内容来自于: 百度百科

形态特征

乔木,高6-15(-20)米;树皮灰褐色,光滑;枝条暗灰色,具棱,无毛;小枝褐色,密被灰色短柔毛,很少近无毛;芽具柄,具2枚疏被长柔毛的芽鳞。叶近圆形,很少近卵形,长4-9厘米,宽2.5-9厘米,顶端圆,很少锐尖,基部圆形或宽楔形,很少截形或近心形,边缘具波状缺刻,缺刻间具不规则的粗锯齿,上面暗褐色,疏被长柔毛,下面淡绿色或粉绿色,密被褐色短粗毛或疏被毛至无毛,有时脉腋间具簇生的髯毛,侧脉5-10对;叶柄长1.5-5.5厘米,密被短柔毛。果序2-8枚呈总状或圆锥状排列,近球形或矩圆形,长1-2厘米;序梗极短,长2-3毫米或几无梗;果苞木质,长3-4毫米,顶端微圆,具5枚浅裂片。小坚果宽卵形,长约3毫米;果翅厚纸质,极狭,宽及果的1/4。

植物形态

生长习性

喜光,幼时稍耐阴,适生于温凉湿润、土层深厚肥沃的立地环境,抗寒性强,不耐干旱瘠薄,也不耐积水涝洼,萌芽力强,生长快速,泰山山顶有栽,生长良好。

种类分布

产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生于海拔700-1500米的山坡林中、岸边或潮湿地,也有栽培。苏联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朝鲜、日本也有。模式标本采自苏联外贝加尔东部。

主要用途

干形通直,叶片宽大,树姿雄伟,生长快速,是湿润地区及溪流两岸的优良园林绿化树种。

繁育栽培

以种子繁育为主,也可分蘖移植。

同属植物

尼泊尔桤木(Alnus nepalensis),产于西藏、云南、贵州、四川、广西;桤木(Alnus cremastogyne)产于四川、贵州、陕西、甘肃;台湾桤木(Alnus formosana)产于台湾。

命名由来

曾经从事研究本属植物的某些分类学工作者,以叶宽卵形至几圆形、背面无毛、叶柄长3-4厘米或是叶圆形、背面有毛、叶柄长1-2厘米为区别特征,将A. sibirica Fisch.和A. hirsuta Turcz.划分为两个不同的种,并以毛较密和较疏又分别划分为不同的变种。从所记载的上述的名字的地理分布看来,又基本上是同域的分布。在这一基础上,我们整理并研究了我国东北地区的标本,发现本类群植物,就叶形而论,同一地区就有宽卵形、几圆形至圆形的,叶下面被毛的情况更不固定,一般的情况是生长在林下阴蔽处者,毛很少或仅沿脉多少有毛,幼嫩的叶子毛较密(但也有近无毛的),到成长以后的叶子一般都渐变无毛,至于叶柄长短变化也很大,因此我们得出上述列举的不同名字均属本种的结论。

药用价值

【朝药】皮治气管炎《图朝药》。
木材坚实,可作家具或农具。
$firstVoiceSent
- 来自原声例句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