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是把按一定程序取得的仍然颗粒较大的试样,经过破碎、缩分、研磨、过筛等步骤,制备成适合于作分析用的试样。通常把试样准备称为分析的基础,这是因为分析结果是否准确,基于试样代表性的好坏。
方法
一般说来,无机物料的颗粒,粉碎、研磨到能通过100目筛孔已经足够。有时,为了保证试样的代表性和易于溶解,也可以把颗粒再粉碎得更细些。但要制备通过100目的试样,原始取样的物料重量必须很大,通常以千克计或数十、数百千克。这些原始取样都是根据分析的目的,按照一定程序,从分析对象总体中抽取的。这些原始取样物料,要经过粉碎、研磨、缩分等手续。应当注意的是,在用机械进行粉碎和磨细时,机械磨损有时会污染试样。粗粒样品的缩分,常常采用能使颗粒作随机分布的缩分机械。原则上,在每一阶段中从试样分出的颗粒数目应当比较接近。
小规模的破碎不用机械设备,可使用手工工具,例如用锤子在铁砧或硬质钢板上打碎样品,或用硬质钢杵和硬质钢钵粉碎试样至约 1毫米大小。用粗筛筛出颗粒小于1毫米的,再将未过筛的粗颗粒试样放回原钢钵中进一步破碎。最后,所有的试样都通过筛网后,小心加以混匀,按连续四分法继续研磨。所有这些操作应避免碎片和粉末的溅失,也不应任意弃掉样品的任何部分。
最后阶段,通常是将稍粗的试样用玛瑙研钵和杵研磨至100目或更细。也常用球磨机进行细碎,球磨机的球珠通常由碳化钨、碳化硼等特硬耐磨材料制成。将磨碎的粉末间歇地通过固定在塑料架上的尼龙网筛(100筛目,如有必要可更细些)上过筛,未通过筛的部分重新放回研钵进一步研磨,直至全部过筛为止。筛出的粉末收集在蜡光纸上,采用滚动法,即提起一角,使试样滚到对角,以便很好地混合。混匀的粉末用非磁性刮铲或小勺转到瓶子里,加盖保存好(用倒入的方法可能会引起偏析,造成不均匀性)。如果试样粉末要运输或者存放于易受振动的建筑物中一些时间,有时也会引起偏析,则在称取试样之前,还应重新混合试样粉末。
注意事项
在压碎、研磨过程中污染主要来自钢铁制品(压碎机、研磨机、钢研钵和杵等),污染的金属主要是铁、锰和在钢中可能存在的其他一些元素,其中铁的引入是不可避免和十分讨厌的。在玛瑙研钵中研磨不会引入多少金属。上述压碎与研磨等只适用于易碎物料所构成的试样;金属一般需要钻及铣。供化学分析用的金属的取样,由于偏析和实际上不可能获得小颗粒,可能会使取样缺乏代表性。此外,切割工具也会引起污染,因此,金属材料取样人员最好有一些关于元素分布特性的知识,或按工业标准规定的程序进行取样。
供分析用的生物试样的制备也有金属污染的问题,特别是使用研磨机时。制备动物体试样时,使用剁碎、切片和研磨的办法,多少会受到金属的污染。一个不常使用的方法是经液氮冷冻之后,用锤敲打来压碎动物组织的试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