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山派 百科内容来自于: 百度百科

虞山派简介

“虞山画派”为清初山水画家流派之一。创始人为“清初四王”之一的王翚(1632年—1717年) ,常熟人。字石谷,号耕烟散人、乌目山人、剑门樵客,晚号清晖老人。清初著名画家。康熙中诏征,以布衣供奉内廷,60岁时主持绘制《康熙南巡图》,共12大卷,堪称其创作画中的巨制,为清代手卷中的宏篇,声名益著,成为熔铸南北二宗的山水画大家。画史上把他及其弟子一派称为“虞山派”。
“虞山诗派”为清初诗歌创作流派之一。创始人为钱谦益。
“虞山印派”为 林皋所创。[清]字鹤田,一字鹤颠,江苏常熟人。工篆刻,有印谱,虞山张若云为之序。
“虞山琴派”是明清之际最为重要的古琴流派。严天池创立的虞山琴派本来面目应是“理论先行,兼容迟速”。其演奏风格为“博大和平,清微淡远”。
“虞山派藏书楼”,常熟市历代有藏书传统,其中最为有名的有“铁琴铜剑楼”、“绛云楼”等。

虞山派书法

“虞山派书法”,鼻祖为唐代著名书法家张旭,字伯高,一字季明。初为常熟尉,后官至金吾长史,故世称“张长史”。书擅真、草,又以草书闻名。他的书法学自舅父陆彦远,渊源追溯来自王羲之、智永与欧、虞。其真书端正严谨,应规入矩,出入欧、虞,继承为多。用笔以中锋为主,圆笔逆入,结字则连绵不断,全篇成为一个整体。嗜酒,性颠逸,大醉时呼叫狂走,(常熟城内和平街北端现在还保留有“醉尉街”)下笔愈奇,人称“张颠”,与怀素合称“颠张狂素”。草书变化丰富,纵逸飞动,虽颠还逸,富有新意。据载,颜真卿曾向他请教笔法;怀素继承和发展了他的草法,又以狂草著名于世,被世人称为“草圣”,对后人影响很大。唐文宗时诏以李白的诗歌、裴旻的剑舞、张旭的草书为“三绝”。亦能工诗,长于七绝。传世墨迹草书有《古诗四帖》,藏辽宁省博物馆;真书石刻《郎官石记序》,原石已佚,此为楷法极精严的作品,传拓孤本,曾被董其昌刻入《戏鸿堂帖》,藏上海博物馆;另有刻帖《肚痛帖》等。

创始人考证

“虞山派微雕”,成于明代万历年间,创始人王毅(生卒年不详),明代雕刻工艺家, 常熟人。字叔远,一作叔达,号初平山人。创作活动于万历、天启(1573年—1627年)年间。善雕刻,尤擅精雕核舟。代表作品有明代天启二年(1622年)精雕的苏东坡《游赤壁图》,即《核舟记》所云。
$firstVoiceSent
- 来自原声例句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