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小筒天牛 百科内容来自于: 百度百科

体态特征

菊小筒天牛

菊小筒天牛

体长10mm左右;前胸背板中区有1个很大略带卵圆形的三角形红色斑点;前胸背板宽大于长,刻点粗密,红斑内中央前方有1条纵形或长卵形区无刻点,且突起。鞘翅刻点极密而乱,绒毛均匀,不形成斑点。

成虫

圆筒形,头、胸和鞘翅黑色,体长11-12mm。触角线状12节,与体近等长。前胸背板中央具1橙红色卵圆形斑,鞘翅上披有灰色绒毛,腹部、足桔红色。雄天牛触角比身体长,雌虫短。

长2-3mm,长椭圆形,浅黄色,表面光滑。

离蛹

长9-10mm,浅黄色至黄褐色。腹末具黄褐色刺毛多根。

幼虫

末龄幼虫 体长9-10mm,圆柱形,乳白色至淡黄色,头小,前胸背板近方形,褐色,中央具1白色纵纹。胸足退化,腹部末端圆形,具密集的长刚毛。

发生规律

1年生1代,以幼虫、蛹或成虫潜伏在菊科植物根部越冬,幼虫常占50%,成虫和蛹各约占1/4。翌年4-6月成虫外出活动,5月上旬-8月下旬进入幼虫为害期,8月中、下旬- 9月上中旬又开始越冬。该虫白天活动,9-10时及15-16时最活跃,多在上午交尾,14-15时产卵,卵单产,卵期12天。初孵幼虫在茎内由上向下蛀食,蛀至茎基部时,从侧面蛀1排粪孔,还没发育好的幼虫又转移它株由下向上为害,幼虫期90天左右,末龄幼虫在根茎部越冬或发育成蛹或羽化为成虫越冬。

分布范围

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河南、陕西、山西、山东、安徽、江苏等。

防治方法

(1)每年于4月下旬-5月上旬菊花母株分根繁殖时,挖根部土壤查越冬成虫。 进入成虫活动期,于清晨露水未干时在田中捕杀成虫和灭卵。
(2)发现菊花茎鞘萎蔫时,从断茎以下4-5mm处摘除,集中处理。
(3)找新鲜虫孔,用注射器注入40%乐果乳油或50%杀螟松乳油或50%敌敌畏乳油200倍液,使药剂进入孔道,再用泥封住虫孔。还可用3%辛硫磷颗粒剂0.3g裹上棉球从虫孔塞入,外用棉花塞住。
$firstVoiceSent
- 来自原声例句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