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白纹羽病 百科内容来自于: 百度百科

形态特征

子囊壳集生,球形,黑色,基部有短梗,直径1~2mm,埋生在褐色有分隔的菌丝层上。菌丝体有2种类型,一种粗细一致,直径5~8μm;另一种有梨形的膨大物,这是本菌的特征。子囊壳有乳头状孔口,壳壁有3层,由暗褐色厚壁的多角形细胞所组成;中层壁薄,由褐色多角形组成;里层细胞和外层细胞相似,愈向内层细胞色泽也愈淡。子囊圆柱形,长柄,单囊壁,具8个子囊孢子,大小250~380×8~12μm,顶端有一特殊结构,遇碘成蓝色。子囊孢子船形,单列,直或弯曲,暗褐色,大小30~50×5~8μm,有1个纵向的裂缝,长度约为孢子长的1/3。束丝褐色,直立,长1.5mm,有分枝。分生孢子单生、顶生或侧生,椭圆形或倒卵形,无色至浅褐色,单胞,光滑,大小3~4.5×2~2.5μm。

生理生化特征

菌丝发育适温24℃,最适pH4.2~5.4;病菌在0℃下仅能存活15天,35℃下7天死亡。

危害对象

除茶树外,还可加害苹果、无花果、杏、小麦、甜菜、大麦、樱桃、咖啡、柑橘、桑树等60多种植物。

侵染循环

病原以菌丝体、菌丝束或菌核在病部或土壤中越冬。当环境条件适宜时,由菌核或菌索长出营养菌丝侵染邻近的茶树根部引起根腐。病害以病根和健根的接触传染为主要的传播方式。

发病条件

土壤最大持水量大于70%时有利于发病。凡地下水位高,排水不良的潮湿土壤以及土壤pH值偏碱,有机质缺乏的茶园中发生严重。粘壤土发病较沙壤土为重,在一年中,以春夏季发病较重;但人工接种的发病严重程度随春、夏、秋、冬逐渐减轻。

防治方法

1.加强土壤管理是防治此病以及其他成龄茶树根腐病的根本性措施。
2.适当施肥改良土壤,调节土壤酸碱度,降低地下水位。
3.在发病早期及时喷药,进行化学防治。
4.增施有机肥在根腐病的防治上有一定的效果。
$firstVoiceSent
- 来自原声例句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