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麻茎点枯病 百科内容来自于: 百度百科

病害症状

主要为害芝麻幼嫩或衰老的组织,多在苗期和开花结果期发病。
苗期染病:幼苗根部变褐,地上部萎蔫枯死,幼茎上密生黑色小点。
开花结果期染病:从根部开始发病,后向茎扩展,有时从叶柄基部侵入后蔓延至茎部。
根部染病:主根、支根变褐,剥开皮层可见布满黑色小菌核,致根部枯死。
茎部染病:多发生在中下部,初呈黄褐色水浸状,后扩展很快绕茎一周,中心有银灰色光泽,其上密生黑色小粒点,表皮下及髓部产生大量小菌核,茎秆中空易折断。病部以上茎秆枯死,蒴果呈黑褐色干枯,病种子上生有小黑点状菌核。

病原特征

菜豆壳球孢(Macrophomina phaseoli(Maubl.)Ashby.),属半知菌亚门真菌。该菌在芝麻、豆科等寄主上形成分生孢子器,位于寄主表皮角质层下,椭圆形至近球形,深褐色,大小112~224×112~200微米。分生孢子单胞无色,椭圆形,大小18~29×7~10微米,内含油球。该菌在其他寄主上仅能形成小菌核,菌核球形至不规则形,深褐色,大小48~112×48~96微米。菌丝生长适温30~32℃。分生孢子萌发适温25~30℃。该菌存在不同的生理小种。此外芝麻茎点霉(phorna sesami Saw.),也是该病病原。

传播途径

病菌以分生孢子器或小菌核在种子、土壤及病残体上越冬。病株的种子带菌率48%,越冬病株上的病菌87%可存活,土壤中的小菌核能存活2年。气温25℃、湿度大时菌核萌发,以菌丝进行初侵染,以分生孢子进行再浸染,该菌主要从伤口、根部及叶痕处侵入,条件适宜时分生孢子萌发后直接侵入。均温25℃时,潜育期6~8天。该病在芝麻生长期间有感病-抗病-感病三个阶段:即苗期处在感病阶段,现蕾至结顶前进入抗病阶段,结顶后又感病。每年的发病高峰期都出现在高温季节,发病后8~10天产生分生孢子器。

发病条件

芝麻品种抗病性差异明显。生产上种植感病品种、菌源量大、气温高于25℃,利于病菌侵入和扩展。7~8月雨日多降雨量大发病重。湖北7~8月旬降雨50~70mm,雨日3~8天,平均发病率低于5%,属小发生年。旬降雨130mm以上,雨日7天左右,发病率高于20%,为大发生年。种植过密、偏施氮肥、种子带菌率高发病重。

防治方法

选种方法

选用中芝7号、中芝8号、中芝9号、河南1号、豫芝1号、豫芝3号、豫芝4号、豫芝5号、东平芝麻、临沂蒺藜秆、冀芝1号、冀芝3号、驻芝1号、驻芝2号、犀牛角、宜阳白、苍山芝麻、宁津大八杈、沂南芝麻等抗病或耐病品种。此外我国的霸王鞭、独苔、狼尾巴等农家品种,产量虽不高,但抗病性很强。

药剂方法

(1)用种子重量0.2%的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80%喷克可湿性粉剂拌种,对控制苗期茎点枯病有效。
(2)成株在发病初期用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600倍液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700倍液、40%百菌清悬浮剂(顺天星1号)600倍液喷茎、荚,防效可达90%以上。此外喷洒1:1:150倍式波尔多液或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12%绿乳铜乳油600倍液也有效。
$firstVoiceSent
- 来自原声例句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