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里托 百科内容来自于: 百度百科

人物生平

艾里托1888年9月26日出生于密苏里州的圣路易斯,他的家境十分优越,父亲是公司总裁,母亲原是教师,后成为一名志愿者积极参与社会工作。艾里托是家中最小的孩子,母亲与五个姐姐的过分照顾并没有使艾里托的童年拥有双份快乐,实际情况正好相反。十六岁之前,艾里托在圣路易斯的史密斯学院学习。
1905年的秋天,艾里托进入哈佛大学,他的新生生涯过得非常舒适,所加入的几个社团当中有一个是文学方面的:“书章”(the literary signet)。受一些教授的影响,艾里托开始关注起白璧德(Irving Babbitt)的醒世格言及桑塔亚纳(George Santayana)的怀疑论,对他影响最深的是塞门兹(Arthur Symons)的书《文学中的象征主义运动》。由于艾里托起初所择课程过于分散而使自己变得手忙脚乱,但最后凭其毅力终于获得了比较文学的学士学位以及英国文学的硕士学位。
1910年,艾里托离开美国,前往巴黎的索邦大学(la Sorbonne),在那里,各种艺术领域的前卫思想、学术围绕着他,在法兰西学院聆听了柏格森(Henri Bergson)的哲学课后,艾里托一下子就被迷住了,这使得他重归被当时誉为哲学的黄金时代的哈佛修读哲学博士学位。1914年,艾里托前往欧洲旅行,那个时候,他在哈佛的大部分哲学老师已经将他视作一个未来的同事。艾里托打算于同年秋进入牛津大学墨顿学院学习,同行的有布拉德利(F.H.Bradley)的同事及后续者约阿欣(Harold Joachim)。由于战争迫近,艾里托提前了去英国的旅程,于同年的8月到达伦敦,同行的美国诗人艾肯(Aiken)将艾里托的诗稿送给著名诗人艾兹拉·庞德,9月,艾里托与庞德初次见面,从此,两人在新古典主义诗歌的创作活动中紧紧的联系在一起。在庞德的帮助下,许多杂志刊登了艾里托的诗作,其中最显著的一首是于1915年发表的《J.阿尔弗雷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这首诗模仿了法国象征派诗人儒尔·拉夫格的风格,具有很浓的讽刺意味,刻画了当时社会背景下的人对于爱情对于生活的复杂心理。
1915年初,在一个同学的介绍下,艾里托认识了舞蹈家薇薇安·海伍德(Vivien Haigh-Wood),他迅速的被迷住了,两人于当年的六月结婚。艾里托的父母对此感到震惊,当他们知道了薇薇安一长串感情史及精神病史后更是深深的困扰,这场婚姻使整个家庭濒于破裂,但也无可置疑的开创了艾里托的英国生活。
婚后的生活并非一帆风顺,为了要应付开支,艾里托承受着繁重的工作量,他在一所学校担任讲师,又担任一本先锋杂志《唯我主义者》(the Egoist)的助理编辑。1916年4月,艾里托完成博士论文,但由于他拒绝回国而失去了学位。1917年春天,一位朋友为艾里托提供了一份稳定的工作,在劳埃德银行(Lloyd's Bank)担任评估员。这份工作使艾里托有时间和精力继续他的诗歌创作,那一年,他的第一本书《普鲁弗洛克及其他》出版给了他很大的动力。这本书由《自我主义者》杂志印行,由庞德夫妇匿名出资。这本书为艾里托奠定了作为一名诗人的地位,接着,1922年《荒原》出版,这部作品被评论界看作是二十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一部诗作,而艾里托本人的名气也高涨的近似神话,至今,这部作品仍被认为是英美现代诗歌的里程碑。1927年,艾里托加入了英籍。1930年以后的三十年里,艾里托成为了英国文坛上最卓越的诗人及评论家。
由于两人的性格差异巨大,艾里托的第一次婚姻注定是一个失败,薇薇安因为精神上的原因住进疗养院,1933年,身心疲惫的艾里托与妻子正式分居。1956年,艾里托娶了第二任妻子弗岚切(Valerie Fletcher),这场婚姻十分幸福。1965年1月4日,艾里托于伦敦的家中逝世。

代表作

《普鲁弗洛克及其他》(Prufrock and Other Observations,1917年)
《诗集》(Poems,1919年)
《荒原》(The Waste Land,1922年)
《诗集1909-1925》(Poems 1909-1925,1925年)
《圣灰星期三》(Ash Wednesday,1930年)
《老负鼠的猫经》(Old Possum's Book of Practical Cats,1939年)
《焦灼的诺顿》(Burnt Norton,1941年)
《四个四重奏》(Four Quartets,1943年)
《诗集》(Collected Poems,1962年)
散文
《圣林》(The Sacred Wood,1920年)
《安德鲁·马维尔》(Andrew Marvell,1922年)
《但丁》(Dante,1929年)
《当代文学的传统和尝试》(Tradition and Experimentation in Present-Day Literature,1929年)
《朗伯斯后的沉思》(Thoughts After Lambeth,1931年)
《约翰·德莱顿》(John Dryden,1932年)
《古典与现代散文》(Essays Ancient and Modern,1936年)
《诗与剧》(Poetry and Drama,1951年)
剧本
《岩石》(The Rock,1934年)
《大教堂中的谋杀》(Murder in the Cathedral,1935年)
《家庭聚会》(The Family Reunion,1939年)
《鸡尾酒会》(The Cocktail Party,1950年)
《老政治家》(The Elder Statesman,1958年)

中译作品

(繁体)
《阅读辅导‧艾里托的《荒原》》,谈德义、李建三/译,书林出版,1987年。
《艾里托的荒原》,李俊清/译,书林出版,1992年。

相关书籍

刘燕,《现代批评之始:T.S.艾里托诗学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
张剑,《T.S.艾里托:诗歌与戏剧的解读》,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年。
董洪川,《”荒原”之风:T.S.艾里托在中国》,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江玉娇,《诗化哲学:T.S.艾里托研究(英文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年。
$firstVoiceSent
- 来自原声例句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