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奴卡菌病 百科内容来自于: 百度百科

疾病概述

肺奴卡菌病( nocardiasis,pulmonary)是星形奴卡菌引致的肺部慢性感染。奴卡菌是革兰染色阳性、需氧性丝状细菌,其形态与以色列放线菌相似,但菌丝末端不呈现棍棒状膨胀,抗酸染色阳性,菌丝可缠绕成团,形成类似放线菌的颗粒。奴卡菌寄生于土壤和腐物中。经呼吸道或皮肤伤口侵入人体,引起局部感染,并可经血循环播散到脑、肾、脾等器官。
恶性肿瘤、器官移植、消耗性疾病患者长时间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抗癌药物致身体的免疫功能失调、抵抗力低下时,奴卡菌可成为条件致病菌,并可产生肺组织弥漫性炎性浸润;肺叶实变,组织坏死则呈现许多小脓肿,并可侵犯胸膜引致脓胸。

疾病病理

星形奴卡菌广泛存在于土壤和家畜中。通常在机体抵抗力降低时,吸入孢子引起肺部亚急性或慢性化脓性病灶。亦可引起血行播散,侵入脑、肾等其他脏器。
病理变化是化脓性炎症,可形成许多大小不一的脓肿。其周围可见革兰阳性球杆菌或分枝状菌丝。有时见到肉芽肿样病变。
原发病灶位于肺,其广泛程度与感染呈正比。肺部病灶可为大叶性或小叶性,常为慢性;也可见孤立的肺脓肿或急性化脓性肺炎或散在的粟粒样浸润。慢性病灶有进行性纤维化。可累及胸膜引起脓胸,形成窦道。也可侵犯脊椎,引起压缩性、溶骨性变化。

临床表现

肺奴卡菌病临床表现与肺放线菌病、肺结核相类似,起病缓慢,有咳嗽、发热、乏力、盗汗、消瘦、胸痛、脓痰、咯血等症状,胸部X线检查显示结节状或片状炎性病变,可形成多发性小空洞,常伴有肺门淋巴结肿大,或并发胸膜炎变,胸膜腔积液。

诊断检查

可发现中性粒细胞升高,血沉增快。X线有肺部浸润阴影。病灶进展可有实变、空洞形成和多发性肺脓肿。也可见弥漫性结节灶和粟粒样病变。肺门淋巴结常肿大,但极少钙化。病变延及胸膜可致胸腔积液。

鉴别诊断

易与肺炎、肺结核、肺脓肿相混淆。

治疗方法

磺胺类药物如磺胺嘧啶、磺胺甲基异恶唑和甲氧苄胺嘧啶合用等是治疗奴卡菌病的首选药物。给药剂量宜足,疗程宜长,至少应持续6个月以上。链霉素、氯霉素、头孢霉素、庆大霉素等抗生素疗效也较好。药物治疗的同时应注意全身支持治疗。并发脓胸或脓肿者需施行引流术。病变局限于肺部的病人,早期药物治疗,半数以上病例可以治愈,但有免疫功能紊乱,播散型奴卡菌病以及饼发脑部病变者则预后不良。

并发症

70%~75%奴卡菌病的初发部位是肺,早期症状不明显,往往被原发疾病的症状所掩盖。病灶扩散时出现发热、乏力、食欲减退、盗汗及消瘦等中毒症状。呼吸道症状开始有干咳,以后有粘液脓性痰和血痰。如有空洞形成,可有大咯血。侵犯胸膜可有胸痛及脓胸的体征。累及胸壁则形成皮下瘘孔,经久不愈。经血行播散,引起相应部位的症状和体征,最常见为脑脓肿。
$firstVoiceSent
- 来自原声例句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