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线海桐 百科内容来自于: 百度百科

文献来源

Pittosporum perryanum Gowda(1951),Chang et Yan(1974)

特征描述

灌木,高1-3米。叶片较大,倒卵圆形或倒卵状长圆形,长8—17厘米,宽4—6厘米,革质,光滑无毛,顶端突短渐尖,基部楔形,侧脉及网脉明显,网眼较宽,干后呈现多数白色方格,下面边缘微向内卷;叶柄长5—15毫米。 花淡黄色,6—9朵排成顶生伞形花序,光滑无毛;子房无毛,胎座3个。蒴果绿色,长筒形,长2.5—3厘米或更长,子房柄明显,腹缝线突起成3微棱,果爿3裂,稀4裂,种子12枚以上,假种皮红色,种子长6—7毫米。 花期3—4月,果期6—12月。

用途及功能

果入药,煮水服,治黄疸病。

分布及生境

分布于广西、贵州东南部、广东西部(海南岛)及云南东南部
产云南东南(屏边、西畴、马关、砚山、麻栗坡),生长于海拔600—1300(—1800)米地区,杂木林密林中,润湿土壤。分布广东(海南、茂名、信宜),广西(容县、大苗山、河池、凌云),贵州(榕江、独山)。
$firstVoiceSent
- 来自原声例句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