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马鳞毛蕨 百科内容来自于: 百度百科

形态特征

叶簇生,二回羽裂,裂片紧密,短圆形,圆头,叶轴上被有黄褐色鳞片。侧脉羽状分叉,孢子囊群分布于叶片中部以上的羽片上,生于小脉中部以下,每裂片1-4对,囊群盖肾圆形,棕色。

生长习性

生林下,海拔300-1200米。1.粗茎鳞毛蕨生于林下沼地。2.蛾眉蕨生于山谷林下或灌丛中。3.荚果蕨生于高山林下。4.紫萁生于林下或溪边的酸性土壤上。5.乌毛蕨生于山地干旱荒坡上。6.狗脊蕨生于山坡疏林下阴湿处。

产地分布

分布于东北及河北省。
用 途:本种根状茎通称“绵马”,有毒,人药可驱绦虫和十二指肠虫。根状茎及叶柄残基作“贯众”入药,能驱虫、止血、清热解毒。

药用价值

药材名称:绵马鳞毛蕨
别 名:扁苻、泺、贯节、贯渠、百头、虎卷、扁符、贯中、贯钟、贯来、渠母、伯芹、药渠、黄钟、伯萍、乐藻、草鸱头、伯药、药藻、凤尾草、蕨薇菜根、黑狗脊、贯仲、管仲、粗茎鳞毛蕨、绵马鳞毛蕨、鸡膀鳞毛蕨、野鸡膀子、绵马羊齿、东绵马、日本绵马、牛毛黄、蛾眉蕨、亚美蹄盖蕨、荚果蕨、小叶贯众、紫萁、高脚贯众、老虎牙、水骨菜、乌毛蕨、龙船蕨、赤蕨头、狗脊蕨、大叶贯众、贯众、贯众碳。
来 源:主要为鳞毛蕨科植物粗茎鳞贯毛蕨,蹄盖蕨科植物蛾眉蕨,球子蕨科植物荚果蕨,紫萁科植物紫萁,乌毛蕨科植物乌毛蕨、苏铁蕨、狗脊蕨等的根茎。
类 别:
采 制:春、秋采挖,削去叶柄、须根,除净泥土,晒干。
性味归经:苦,涩,凉,有毒。肝,胃,心,肺,肾经。
功 效:杀虫,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主 治:风热感冒,温热癍疹,吐血,衄血,肠风便血,血痢,血崩,带下。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调涂。
$firstVoiceSent
- 来自原声例句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