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品系用结核杆菌经培养后的滤液提纯制成。取国家批准的人型结核杆菌,接种于苏通马铃薯培养基上,培养1~2代,移种于改良苏通综合培养基,置37℃静止培养8~10周。将培养物加热杀菌后,收集滤液,用三氯醋酸与饱和硫酸铵法或其他适宜方法提纯,除菌滤过,经检定合格后稀释,分装制成。性状冻干品应为白色疏松体,液体原液及冻干品复溶后均呈棕黄色澄明液体,无不溶物或杂质。药理学本品系由结核分枝杆菌经培养﹑杀菌﹑,过滤除去菌体后纯化制成的纯蛋白衍生物。本品经皮内试验后,对已受结核菌感染或已接种卡介苗者可引起特异性的皮肤变态反应(迟发型超敏反应)。致敏机体注射结核菌素后,24小时出现红晕,48~72小时反应明显,表现为血管充血扩张,细胞渗出侵润,主要是淋巴侵润。反应分两个阶段,当致敏机体注射结核菌素(一下简称结素)时,由于结素刺激或催化作用,有大量多核白细胞和淋巴细胞渗出,渗出的致敏淋巴细胞合成释放淋巴因子(前后约需6个小时左右)。其中有一种直接干预皮肤反应的物质为移动抑制因子(MIF),能抑制单核细胞或巨噬细胞的移动,在局部造成细胞的积聚,出现结素反应的基础,这一阶段是抗原与致敏淋巴细胞结合的阶段。第二反应阶段主要以单核细胞侵润为主。第一阶段反应中致敏淋巴细胞释放淋巴因子除MIF外,还有趋化因子﹑凝结因子﹑皮肤反应因子等,由于趋化因子的作用使单核细胞积极渗出,向反应局部引动,当到达局部时,由于MIF的作用而停止移动,在局部停留积累,发育繁殖,形成更多巨噬细胞,使皮肤反应达到可见程度。由于注射部位血管外组织间隙内纤维蛋白从血管进入周围组织中后变为纤维蛋白;由于注射部位血管外组织间隙内纤维蛋白的沉积和T细胞及单核细胞的凝集而引起组织红肿和硬结。硬结为DTH反应最主要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