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地产量
产内蒙占山地。产量较多。
入药部分
根及根状茎人药,性寒、味苦咸。清热、解毒、排脓、消肿和通乳。
花序入蒙药。
采集加工
春、秋季采挖根,除去残茎及须根,洗净泥土,晒干,切片备用;夏季采摘花序,除去总苞,阴干备用。
药材鉴别
性状根呈圆锥形或破裂成片块状,多扭曲,长短不一,直
径1—2厘 米。表面灰褐色或暗棕色,粗糙,具纵沟及菱形的网状裂隙。外皮易剥落。根头部膨大, 有残茎及鳞片状叶基,顶端有灰白色绒毛。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不整齐,灰黄色,有裂隙,中心灰黑色或棕黑色。气特异,味微苦。
头状花序略呈阔钟形,直径2—5厘米。总苞阔钟形,由多层具干膜质附片的总苞片组成,浅灰绿色或淡黄绿色,基部稍向内凹,有时可见残留花梗;最内层的千膜质附片呈披针形,外面各层的干膜质附片呈卵形至宽倒卵形,常呈掌状分裂。花皆为管状花,花冠淡红紫色,多卷曲,下部条形,上部稍扩张成筒形;雄蕊5,花药聚合,子房下位,花柱细长,伸于花冠外。可见成熟的
瘦果,呈倒卵形,具棱,长0.3一0.5厘米,黄绿色或黄褐色,稍有光泽,羽状冠毛多列。气微弱,味淡。
化学成分
地上部分含γ−内酯素(γ−Lactones)、
黄酮、
皂甙,根含
挥发油0.1%,尚含酚性物质。
性味功能
中药味苦、成,性寒。清热解毒,消痈,下乳,舒筋脉。
蒙药味苦,性凉、糙、稀、钝、柔。清热解毒,止痛,杀“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