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是利用电磁波产生身体二维或三维结构的图像的一种检查方法。有时也称作“核磁共振显像(MRI)”。是断层成像的一种,它利用磁共振现象从人体中获得电磁信号,并重建出人体信息。
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是对血管和血流信号特征显示的一种技术。MRA作为一种无创伤性的检查,与CT及常规放射学相比具有特殊的优势,它不需使用对比剂,流体的流动即是MRI成像固有的生理对比剂。流体在MRI影像上的表现取决于其组织特征,流动速度、流动方向、流动方式及所使用的序列参数。
常用的MRA方法有时间飞越(TOF)法和相位对比(PC)法。三维TOF法的主要优点是信号丢失少,空间分辨力高,采集时间短,它善于查出有信号丢失的病变如动脉瘤、血管狭窄等;二维TOF法可用于大容积筛选成像,检查非复杂性慢流血管;三维PC法可用于分析可疑病变区的细节,检查流量与方向;二维PC法可用于显示需极短时间成像的病变,如单视角观察心动周期。
常用的MRA方法有时间飞越(TOF)法和相位对比(PC)法。三维TOF法的主要优点是信号丢失少,空间分辨力高,采集时间短,它善于查出有信号丢失的病变如动脉瘤、血管狭窄等;二维TOF法可用于大容积筛选成像,检查非复杂性慢流血管;三维PC法可用于分析可疑病变区的细节,检查流量与方向;二维PC法可用于显示需极短时间成像的病变,如单视角观察心动周期。
近年来发展起来一种新的MRA方法,称对比增强MRA,其适用范围广,实用性强,方法是静脉内团注2~3倍于常规剂量的Gd-dtpa对比剂,采用超短TR、TE快速梯度回波技术,三维采集,该方法对胸腹部及四肢血管的显示极其优越。
磁共振血管造影正常值:
磁共振影像灰阶特点是,磁共振信号愈强,则亮度愈大,磁共振的信号弱,则亮度也小,从白色、灰色到黑色。各种组织磁共振影像灰阶特点如下;脂肪组织,松质骨呈白色;脑脊髓、骨髓呈白灰色;内脏、肌肉呈灰白色;液体,正常速度流血液呈黑色;骨皮质、气体、含气肺呈黑色。
磁共振血管造影临床意义:
适应症:
1、神经系统病变:
脑梗塞、脑肿瘤、炎症、变性病、先天畸形、外伤等,为应用最早的人体系统,目前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病变的定位、定性诊断较为准确、及时,可发现早期病变。
2、心血管系统:
2、心血管系统:
可用于心脏病、心肌病、心包肿瘤、心包积液以及附壁血栓、内膜片的剥离等的诊断。
3、胸部病变:
3、胸部病变:
纵隔内的肿物、淋巴结以及胸膜病变等,可以显示肺内团块与较大气管和血管的关系等。
4、腹部器官:
4、腹部器官:
肝癌、肝血管瘤及肝囊肿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腹内肿块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尤其是腹膜后的病变。
5、盆腔脏器;
子宫肌瘤、子宫其它肿瘤、卵巢肿瘤,盆腔内包块的定性定位,直肠、前列腺和膀胱的肿物等。
6、骨与关节:
6、骨与关节:
骨内感染、肿瘤、外伤的诊断与病变范围,尤其对一些细微的改变如骨挫伤等有较大价值,关节内软骨、韧带、半月板、滑膜、滑液囊等病变及骨髓病变有较高诊断价值。
7、全身软组织病变:
7、全身软组织病变:
无论来源于神经、血管、淋巴管、肌肉、结缔组织的肿瘤、感染、变性病变等,皆可做出较为准确的定位、定性的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