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薯天蛾 百科内容来自于: 百度百科

外观特征

白薯天蛾幼虫 白薯天蛾幼虫
翅展90-100mm,体长30-35mm。翅形细长;翅膀灰褐色,具许多微细的褐色至黑色斑纹;最大特征是腹部两侧具橙红与黑色相间斑纹,类似虾子的腹部。体翅暗灰,肩板组成的脸谱形斑纹,腹部第1节中间有灰白毛,两侧有肾形红斑.前翅内 中 外横带各为两条深棕尖锯齿线,M3及Cu1脉色较深,顶角有深黑斜纹.后翅有4条暗褐横带,缘毛白色及暗褐色相杂.腹部背面棕色,有断续的黑色细背线,各体节两侧有白 黑 红三色间列的横纹。
近似种为大背天蛾(Meganoton analis)及降霜天蛾(Psilogramma increta)。

生态习性

成虫出现于4至11月,生活在平地至高海拔山区。夜晚具有趋光性。

分布及习性

白薯天蛾活跃于日出及黄昏时,有趋光性。其幼虫以旋花属Convolvulus)植物为食,这也是其种加词convolvuli的来由。而“白薯”天蛾则是取名自其嗜食番薯属植物。其比身体更长的喙允许其可以吸食一些有漏斗状花的植物的花蜜。

保护及保存现状

自然野生(长寿);(永川);(江津四面山);(合川);(万州王二包);(丰都世坪)。
$firstVoiceSent
- 来自原声例句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