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薯紫纹羽病 百科内容来自于: 百度百科

病原

Helicobasidium mompa Tanaka称桑卷担菌,属担子菌亚门真菌。异名Helicobasid-ium purpureum Pat.,
发病图片

发病图片

子实层淡紫红色。担子圆筒形,无色,其上产生担孢子。担孢子长
薯紫纹羽病

薯紫纹羽病

卵形,无色单胞,大小10一25×6—7(μm)。无性态为Rhizoctonia crocorum Fr.称紫纹羽丝核菌。

形态特征

担子圆筒形,无色,其上产生担孢子。担孢子长卵形,无色单胞,大小10~25×6~7(um)。无性态为Rhizoctonia Crocorum Fr.。称紫纹羽丝核菌。

传播途径

病菌以菌丝体、根状菌索和菌核在病根上或土壤中越冬。条件适宜时,根状菌索和菌核产生菌丝体,菌丝体集结形成的菌丝束,在土里延伸,接触寄主根后即可侵入为害,一般先侵染新根的柔软组织,后蔓延到主根。此外病根与健根接触或从病根上掉落到土壤中的菌丝体、菌核等,也可由土壤、流水进行传播。该菌虽能产生孢子但寿命短,萌发后侵染机会少。

发病条件

低洼潮湿、积水的地区发病重。

防治方法

(1)严格选地不宜在发生过紫纹羽病的桑园、果园以及大豆、山芋等地栽植甘薯,最好选择禾本科茬口。
(2)提倡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
(3)发现病株及时挖除烧毁,四周土壤亦应消毒或用20%石灰水浇灌。
(4)发病初期在病株四周开沟阻隔,防止菌丝体、菌索、菌核随土壤或流水传播蔓延。
(5)在病根周围撒培养好的木霉菌,如能结合喷洒杀菌剂效果更好。
(5)发病初期及时喷淋或浇灌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7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
$firstVoiceSent
- 来自原声例句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