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氏灰头鹦鹉 百科内容来自于: 百度百科

外形特征

瑞氏灰头鹦鹉是褐颈鹦鹉的指名亚种,体长约33厘米。这种鹦鹉鸟体为绿色,头部和颈部为银灰色,脸颊偶尔分布些零星的桔色羽毛,胸部和腹部为绿色(不像海角鹦鹉带有蓝色),背后和翅膀的覆羽为黑色并带有很宽的绿色滚边,翅膀的边缘和大腿为桔红色;尾羽棕黑色,鸟喙灰白色,虹膜深棕色。雌鸟的额头有一块浅粉桔色的羽毛。雌雄幼鸟的头顶都有很宽广的桔红色羽毛分布。(注:也有分类将该物种划分为海角鹦鹉Poicephalus robustus的亚种之一 Poicephalus robustus fuscicollis)

栖息环境

瑞氏灰头鹦鹉主要栖息于开阔的森林、热带草原、草原地区、红树林区以及果园区,最高可达3850米。

生活习性

瑞氏灰头鹦鹉在繁殖季大多成对活动或是组成3到20只左右的群体,在飞行的时候会伴随吵杂的鸣叫,因此相当显而易见,但是当它们在觅食的时候则非常安静;到了夜晚大多会前往森林地区的树上过夜,白天则会前往开阔的乡村地区;有时候为了觅食,会飞行30到80公里,也曾经有过长达130公里的记录。平时天刚破晓这些鹦鹉就会出发觅食,每次回到栖息的树木附近大约都是50到60只左右的小群体。飞行的速度相当快,会发出一连串类似口哨的声音和沙哑的哭喊声。
主要以种子、坚果(酷爱胡桃和核桃)、浆果、水果、花蜜等为食;有时候会前往农耕区觅食玉米和苹果等作物,也曾经有被观察到瑞氏灰头鹦鹉吃干花生的例子。

分布范围

分布于冈比亚尼日利亚中东部,刚果河下游,安哥拉北部的卡宾达省。

繁殖方式

瑞氏灰头鹦鹉在野外的繁殖季为3月到6月和10月到12月,会在枯死的树洞中筑巢;人工豢养的鹦鹉大多在晚春或是夏季开始繁殖,可以提供30×30×60厘米的厚木巢箱。一次会产下2到3枚卵,孵化期26到28天,幼鸟羽毛长成约9到11周,幼鸟在离巢后几乎都是由雄鸟负责喂食,在离巢后2到3周就可以独立。

亚种分化

是褐颈鹦鹉的亚种之一。

种群现状

该物种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低危(LC)。
注:瑞氏灰头鹦鹉图册网址
$firstVoiceSent
- 来自原声例句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