狷狨 百科内容来自于: 百度百科

狷狨

marmoset

习性

除大指(趾)外,所有指(趾)都具爪,以便沿树枝奔跑,它们在树枝上主要以昆虫为食,此外也吃果实、树汁和其他小动物。狨在白天活动,成小群生活。妊娠期4∼6个月,依种类而定。通常一胎2仔,但一胎1仔和一胎3仔的情况也很常见。从17世纪早期以来常被饲为宠物,但饲养者必须具备相当的知识方能使其健存。

分类

分为3类,即「真」狨、小绢猴和格尔迪氏节尾猴(Callimico goeldii)。

格尔迪氏节尾猴

格尔迪氏节尾猴又称为格尔迪氏狨,仅分布于西亚马逊河盆地;体毛黑色,具浓密鬃毛;与其他狨类不同之处为具第三对臼齿,不产双胎。虽然以前人们认为格尔迪氏节尾猴在进化上介于狨类与其他新大陆猴之间,但现在分子遗传学研究证明它属于于狨科。

(真)狨

「真」狨(狨属〔Callithrix〕),下犬齿短(短獠牙),而那些具有较长下犬齿(长獠牙)的狨类称为小绢猴,分属亚马逊小绢猴属(Saguinus)和狮面猴属(Leontopithecus)。倭狨(C. pygmaea)是体型最小的「真」狨,生活于亚马逊河上游支流的雨林中。倭狨的头、身合起来长约14公分(6吋),尾较之略长。成年的倭狨体重仅约90公克(3盎斯),而狨科其他种的体重可达600公克(1.3磅)甚至更重。普通狨(C. jacchus)生活于巴西东北部的灌木丛林中;体重400公克,身长15∼25公分,尾长25∼40公分;被毛褐色与白色相间,有大理石样的花纹,浓密,呈丝状,耳上有几簇白毛,尾上有黑白相间的环。沿著巴西大西洋岸的各个热带森林中分布著5种狨属动物。在亚马逊河以南的雨林中可能还有10多种乃至更多种的狨类──1990年代已发现3个新种,另几种正等待著人们加以描述:这些种类的毛色各异,耳上的簇毛数量亦不相同。这些狨类的犬齿短,下切牙长,均用以咬开树皮,留下形状独特的槽口,树汁可从中流出。「真」狨均一雌一雄成对生活于一个群体组织中,在这样的群体内壮年的狨帮助觅食、搬运和教育幼儿。因群体中存在著一对专司繁殖的雌雄个体,其他年轻者的性发育受到抑制,直到它们离开群体为止。

狮面小绢猴

狮面小绢猴(狮面猴属〔Leontopithecus〕)因具有浓密的鬃毛而得名,有4个种,均为濒危物种,其中3种尤其严重;1990年发现一个新种──L. caissara。狮面小绢猴的体型较「真」狨大,手和指均细长,用以从裂缝中勾出昆虫为食。金狮面小绢猴(L. rosalia, 或称金狮狨)仅见于巴西里约热内卢州零碎的森林生境内 ,其形态特别引人注目:鬃毛浓密,面部黑色,被毛长,金色,具丝绸般的光泽。其他3个种的被毛则有部分是呈黑色的。狮面小绢猴似乎也具有与「真」狨相似的社会性组织,但其生殖抑制似乎是行为性的,而非生理性的;某些小绢猴似乎能容忍一雌多雄的体制存在,此时两个雄体可共同抚养一个雌体所生的幼仔。

亚马逊小绢猴属

亚马逊小绢猴属(Saguinus)至少有12个种。虽然缺乏狮面小绢猴那样的鬃毛,某些种类也具有值得注意的外形特征。例如,分布于亚马逊盆地的西南部皇帝小绢猴(S. imperator),具有白色长髭,与长长的灰白色被毛和淡红色的尾巴相映成趣,而髭须小绢猴(S. mystax)有小的白色向上卷曲的髭须。棉顶小绢猴(S. oedipus, 或称俄迪普斯亚马逊小绢猴)分布于哥伦比亚和巴拿马,头顶上有一丛乱蓬蓬的白色冠毛。金手小绢猴(S. midas)的学名得名于希腊神话中的一个国王。
$firstVoiceSent
- 来自原声例句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