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蓟马 百科内容来自于: 百度百科

分布

烟蓟马雌虫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大洲,我国绝大多数省份均发现其危害,而雄虫仅在地中海、新西兰、纽约等少数地区有分布,其他地方尚未见报道。

形态特征

雌虫 成虫 体长工1.2~1.4(mm),两种体色,即黄褐色和暗褐色。触角第1节淡;第2节和6至7节灰褐色;3~5节淡黄褐色,但4、5节末端色较深。前翅淡黄色。腹部第2~8背板较暗,前缘线暗褐色。头宽大于长,单眼间鬃较短,位于前单眼之后、单眼三角连线外缘。触角7节,第3、4节上具叉状感觉锥。前胸稍长于头,后角有2对长鬃。中胸腹板内叉骨有刺,后胸腹板内叉骨无刺。前翅基鬃7或8根,端鬃4-6根;后脉鬃15或16根。腹部2~8背板中对鬃两侧有横纹,背板两侧和背侧板线纹上有许多微纤毛。第2背板两侧缘纵列3根鬃。第8背板后缘梳完整。各背侧板和腹板无附属鬃。卵0.29mm,初期肾形,乳白色,后期卵圆形,黄白色,可见红色眼点。若虫 共4龄,各龄体长为0.3~0,6(mm)、0.6~0.8(mm)、1.2~1。4(mm)及1.2~ 1.6(mm)。体淡黄,触角6节,第4节具3排微毛,胸、腹部各节有微细褐点,点上生粗毛。4龄翅芽明显,不取食;但可活动,称伪蛹。

生活史

孤雌生殖,雄虫极罕见,国内尚未发现。年发生10余代(华北地区年生3~4代,山东6~10代,华南10代以上)世代历期9~23天,在25~28℃下,卵期5~7天,若虫期(1~2龄)6~7天,前蛹期2天,“蛹期”3~5天,成虫寿命8~10天。雌虫可行孤雌生殖,每雌平均产卵约50粒(21~178粒),卵产于叶片组织中。2龄若虫后期,常转向地下,在表土中经历“前蛹”及“蛹”期。以成虫越冬为主,也有若虫在葱、蒜叶鞘内侧、土块下、土缝内或枯枝落叶中越冬,还有少数以“蛹”在土中越冬。在华南无越冬现象。成虫极活跃,善飞,怕阳光,早、晚或阴天取食强。初孵若虫集中在叶基部为害,稍大即分散。在25℃和相对湿度60%以下时,有利于烟蓟马发生,高温高湿则不利,暴风雨可降低发生数量。一年中以4~5月为害最重。。每雌虫产卵十至数十粒。冬季无滞育,但可冬眠。多以成虫或若虫在未收获的葱、蒜叶鞘及杂草、残株上越冬,少数以蛹在土中越冬。春季葱、蒜返青开始恢复活动,为害一段时间后,便飞到果树、棉等作物上为害繁殖。辽宁5月下旬于葡萄初花期开始为害子房或幼果,6月下旬至7月上旬为害花蕾和幼果。成虫活跃,能飞善跳,扩散快,白天喜在隐蔽处为害,夜间或阴天在叶面上为害。卵多产在叶背皮下或叶脉内,卵期6~7天。初孵若虫不太活动,多集中在叶背的叶脉两侧为害,一般气温低于25℃,相对湿润度60%以下适其发生,7~8月间同一时期可见各虫态,进入9月虫量明显减少,10月早霜来临之前,大量蓟马迁往果园附近的葱、蒜、白菜、萝卜等蔬菜田。

寄主

烟蓟马的寄主范围极其广泛,多达150余种,主要危害洋葱、棉花、葡萄、百合等作物。

分类学

蓟马科。

危害

葱、蒜常年受害,并成为棉田的重要虫源基地。成虫多在寄主上部嫩叶反面活动、取食和产卵。若虫多在叶脉两侧取食,造成银灰色斑纹。棉苗受害后,生长点枯死,继而有死苗,或形成“无头棉”、“多头棉”,以致现蕾结铃迟、脱落多及晚熟,造成减产和品质下降。50年代,烟蓟马曾是中国棉苗主要害虫之一。后来由于推广了清除杂草、“三九一一”农药拌种及棉田中施药等综合措施,基本上控制了为害。气温在23~25℃,相对湿度在 44~70%条件下,对发生有利;久雨或暴雨、相对湿度在70%以上,对它不利,因而干旱地区或干旱年份和季节,常大量繁殖,形成灾害。

防治

1、园艺防治:冬春清除果园同杂草和枯树落叶,9~10月和早春 集中消灭在葱蒜上为害的蓟马,以减少虫源。
2、药剂防治:早春为害初期及时喷洒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1.8%齐螨素乳油3000倍乳,或0.12%天力II号(灭虫丁)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10%除尽乳油2000倍液,或5%锐劲特乳油2500倍液,视虫情7-10天一次,连治2-3次。还可喷洒44%速凯乳油15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40%七星保乳油600一800倍液、2.5%保得乳油2000倍液、1.8%农家乐乳剂(阿维菌素)3000倍液,25%爱卡士乳油800一1000倍液、1.8%爱福丁乳油3000倍液、10%赛波凯乳油2000倍液。

图片

$firstVoiceSent
- 来自原声例句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