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关之战 百科内容来自于: 百度百科

渭南之战

渭南之战是汉献帝建安十六年(211年),丞相曹操击破马超、韩遂等关中联军的作战。当时曹操在南方战线失利,所以决定向凉州拓展。马超、韩遂等受消息影响,起兵抵抗,在关中潼关、渭南与曹军发生大战,最后曹操用计取胜,压制关中。渭南之战是一场讲求深谋远略,灵活用兵以智取胜的精彩战役。

东西魏潼关之战

东西魏潼关之战是南北朝时期,535年(东魏天平二年,西魏大统元年)至537年(东魏天平四年,西魏大统三年),东、西魏军在潼关(今陕西潼关东北)地区进行的战争。虽然东魏军人多势众,但西魏军兵贵神速,在东魏军尚未汇合之前,迅速击溃一部。东魏军的其他两部于是士气骤降,被迫而返。

清灭大顺潼关之战

清灭大顺潼关之战是清顺治元年(1644年)十二月,在清灭大顺之战中,定国大将军多铎率领清军与李自成大顺军在潼关进行的决定性战役。

李渊、屈突通潼关之战

隋义宁元年(617)九月,唐国公李渊率军南渡黄河,命其子李建成和刘文静等率军驻永丰仓图,攻克驻守潼关的隋将屈突通。十二月,屈突能命部将桑显和夜袭刘文静营地,文静力战,桑显和战败回营。这时,屈突通得悉长安失守,便自引军东取洛阳,留桑显和坚守潼关。屈去后,李渊命李建成、刘文静加大攻势,威逼桑显和开城投降。李渊军占据潼关。降卒被解送长安。从面奠定了灭隋建唐的基础。

潼关之战(安史之乱中唐军与叛军的战争)

唐天宝十四年(755)二月,范阳节度使安禄山以诛杨国忠为名,率兵15万西进反唐。唐玄宗派大将封常清、高仙芝领兵征讨,相继败退,洛阳、陕郡失守。于是,唐玄宗派监军宦官边令诚监斩封常清、高仙芝,以示惩戒。继以宿将哥舒翰为兵马副元帅,统蕃、汉兵20万众,扼守潼关。安禄山闻常山太守颜杲卿起兵讨伐,即退兵范阳。
$firstVoiceSent
- 来自原声例句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