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石梓 百科内容来自于: 百度百科

形态特征

乔木,高约15米,胸径可达50厘米,树干直,树皮灰褐色,呈片状脱落;幼枝被黄色绒毛,老枝无毛,枝条有明显的叶痕和皮孔;芽被淡棕色绒毛。叶对生,厚纸质,卵形或宽卵形,长5-16厘米,宽4-8厘米,全缘,稀具1-2粗齿,顶端渐尖或短急尖,基部宽楔形至截形,表面亮绿色,无毛,背面粉绿色,被微绒毛,基生脉三出,侧脉3-4对,在背面隆起;叶柄长2-4-(5.5)厘米,有毛。聚伞花序排成顶生圆锥花序,总花梗长6-8厘米,被黄色绒毛;苞片叶状,卵形或卵状披针形,近无柄,两面被灰色绒毛和盘状腺点,花萼钟状,长1.5-1.8厘米,呈二唇形,外面被毛及腺点,顶端5裂,裂片卵状三角形,顶端钝圆或渐尖;花冠漏斗状,黄色或淡紫红色,长3.5-4.5厘米,两面均有灰白色腺点,呈二唇形,下唇3裂,中裂片较长,上唇2裂;二强雄蕊,长雄蕊和花柱稍伸出花冠管外,花丝扁,疏生腺点,花药背面疏生腺点;子房上部具毛,下部无毛。核果倒卵形,顶端截平,肉质,长2-2.2厘米,着生于宿存花萼内。花期5-6月,果期6-9月。

植物形态

产地生境

产江西南部、广东、广西等地。生于海拔250-500米的山坡疏林中。模式标本采自广东海南岛。

本种提示

本种叶下面粉绿色,密被微柔毛;花萼二唇形,萼齿卵状三角形;子房上部密被毛,下部无毛,易与本属其它种类区别。除上述特征外,本种的苞片及花萼上有疏或密的腺点;看到广西十万大山梁向日69633号被陈焕镛在标本室定名为Gmelina nubniflora Chun的一张标本除其它性状似本种外,苞片上有腺点,花萼上也有不明显的腺点。从广东及江西标本上看到腺点存在有过渡类型,花的颜色有红、有黄,在本种内变化均较大。

生长特性

海南石梓

海南石梓

分布区位于中国南部热带,和产于云南南部的云南石梓呈替代关系。原产地气候炎热,年平均温20-25℃以上,极端最低温4一5℃,但在年平均温19.7℃的地方引种,生长正常。降水量900-2300毫米,土壤主要为砖红壤,pH值5.5-6.0。阳性树种,对水热条件的适应幅度较广,常散生于丘陵季雨林中,主要伴生树种有异叶翅子树PterospermumheterophyllumHance、海南黄檀DalberergiahainanensisMerr.etChun和木棉BombaxmalabaricumDC.等。苦梓的花、果期长,4-5月为盛花期,7—8月果实大量成熟,同时在果枝上继续开花、结实,少量果实至翌年1-2月成熟。采收和储藏:秋季可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保护价值

木材纹理通直,结构细致,材质韧而稍硬,干后少开裂、不变形,很耐腐,适于造船、建筑、家具等用。它的木材性能与世界名材柚木Tectona grandis Linn. f. 相似(《海南植物志》)。

保护措施

分布区内已建立的自然保护区(为尖峰岭、坝王岭等地),应列为保护对象,选为造林树种,在适宜地区大力发展。广东、广西、江西、福建、浙江已引种栽培。

栽培要点

用种子繁殖。播种前用60--70℃温水浸种一昼夜,沙藏催芽。造林时宜采用半年生以上的大苗,低截主干后定植。在幼林郁闭后及时疏伐整枝,使干形通直。

病害防治

根据种植的结果来看,未发现有较为严重的病虫害发生,只是田间长时间的大量积水有根腐病发生;因此,只要及时排水、松土就可以避免。药物防治以50%的多菌灵500~600倍液根部浇灌即可,严重时隔7-10天再进行1次。
$firstVoiceSent
- 来自原声例句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