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经石峪 百科内容来自于: 百度百科

简介

一片大石坪上,镌刻着1400多年前摩勒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的部分经文,字径50厘米,原有2500多字,现尚存1067个。是现存摩崖石刻中规模空前的巨制。清杨守敬说:“北齐《泰山经石峪》以径尺之大书,如作小楷,纡徐容与,绝无剑拔弩张之迹,擘窠大书,此为极则。”清人冯
泰山经石峪 泰山经石峪
云鹏在《金石索》中盛赞:“如印泥画沙,草情篆韵,无所不备。”用笔安详从容,风神淡泊雍荣大度,结体奇特斜倚相生,充满个性。被尊“大字鼻祖”和“榜书之宗”。

赏析

在斗母宫东北方中溪支流的一片3000平方米大石坪上,镌刻着1400多年前摩
人不于一佛二 人不于一佛二
勒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的部分经文,字径50厘米,原有2500多字,现尚存1067个。大字遒劲古拙,篆隶兼备,被尊为“大字鼻祖”、“榜书之宗”,是泰山佛教文化的瑰宝。清人冯云鹏在《金石索》中盛赞:“如印泥画沙,草情篆韵,无所不备。”王克煜认为,泰山经石峪石刻、天贶殿壁画、岱顶唐摩崖,可称为"泰山三瑰宝"。
《泰山经石峪金刚经》,原刻于泰山一小瀑布下的大块平整山石上,藏于水下约千年,后经泉水改道,才暴露出来。
刻石无年月和书刻者姓名可考,何人所作,至今尚无定论。明王世贞认为,“传王右军书,非也,然笔力古劲,非唐人不能作”。明孙克宏《古今石刻碑贴目》则称:“今考其笔法,与邹县北齐韦子琛刻经同出一手,其亦为韦氏无疑。”
后人又有推测为王子椿所书。清聂剑光《泰山道里记》记载: “北齐武平时,梁父令王子椿好内典,尝于徂徕刻石经二,并勒诸佛名,字迹瑰异,与其如出一手。是经当亦子椿所作也。”清阮元《山左金石志》则作北齐天保间(公元550--559)人所作。1989年《书法》第二期载王恩礼、赖非撰《铁山(石颂)的初步考察与研究》认为,此刻与邹县铁山摩崖经刻如出一人之手,字径、书体、风格极为一致,由此断定为东岭僧安道壹所书。以上诸说皆无定论,察其笔势风格大多认为北齐人书。
《泰山经石峪金刚经》多有一些不常见的俗字,其中“万” 、“无”二字,竟与现行通用的简化字相同。这封於研究我国书体的历史演变和书法艺术成就,具有相当重要的价格。

评价

清包世臣:《泰山经石峪》大字,与焦山《瘗鹤铭》相近,而渊穆时或过之。(《艺舟双楫》)
清包世臣:北魏书,《经石峪》大字、《云峰山五言》、《郑文公碑》、《刁惠公志》为一种,皆出《乙瑛》,有云鹤海鸥之态。(《艺舟双楫》)
清康有为:《经石峪》为榜书之宗。(《广艺舟双楫》)
清康有为:榜书亦分方笔圆笔,亦导源于锺、卫者也。《经石峪》圆笔也,《白驹谷》方笔也。然自以《经石峪》为第一,其笔意略同《郑文公》,草情篆韵,无所不备,雄浑古穆,得之榜书,较《观海诗》尤难也。
作榜书须笔墨雍容,以安静简穆为上,雄深雅健次之。观《经石峪》及《太祖文皇帝神道》,若有道之士,微妙圆通,有天下而不与,肌肤若冰雪,绰约如处子,气韵穆穆,低眉合掌,自然高绝,岂暇为金刚努目邪?(《广艺舟双楫》)
$firstVoiceSent
- 来自原声例句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