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笛 百科内容来自于: 百度百科

传统笛子

传统的笛子,竹制,有六个按音孔,也有十孔笛,一个吹孔和一个膜孔。吹奏时,由竹管内 空气柱的震动而发音。而常用音域有两个八度。如今竹笛又分为C调笛、D调笛、E调笛、F调笛、G调笛(又称 梆笛)、A调笛、B调笛,音色由低沉到尖细
笛音清脆、高亢、透明而圆润,独奏、合奏均具特色,表现力丰富,故深受人们喜爱。笛子种类主要分两种,因为这两种笛子分别为 昆曲梆子戏的主要伴奏乐器,所以习惯上称为「 曲笛」和「梆笛」。

音色介绍

笛子的 音色,不仅取决于吹孔的形状和位置开挖得是否得当,以及管壁厚薄是否适当,笛膜的老嫩和膜孔的大小对音色的影响也不小。一般说,膜孔大,发音厚实(尤其是 低音),膜孔小,发音则相对尖细,因此,膜孔是影响笛子音色的关键问题之一。

音域

竹笛的音域局限为三组,如今一般只能吹出二组半。笛子音域增宽可是一件全方位的事,它包括吹孔的形状和大小、各音孔的恰当位置和 指法组合,口风力度,以及膜孔的合适位置等。一般来说,膜孔的大小适中、位置略微接近吹孔一端,音域就宽,否则音域就窄。

膜孔笛膜

膜孔大小与笛膜松紧对 音高的影响:一般来说,笛膜大家都欢喜用嫩的,因为笛膜嫩,发音脆亮,吹奏起来也省力。这就出现一个问题,膜孔越大,笛膜就越松,笛子的绝对音高就越低。因此,夏天笛膜可以贴得稍微宽松一点,因为夏天气温高,笛子的音偏高,借笛膜的宽松可以把音降低一点;相反,冬天笛膜应该贴得紧一点,使笛音增高一点。

形状构造

笛上虽然开有膜孔,但过去对膜孔也并不太考究,仅在吹孔与第六孔之间挖一圆孔,贴上笛膜(最先是竹膜)就是。首先注意膜孔的是上海的大同乐会。1932年10月,大同乐会主任 郑觐文将旧时笛子的圆形膜孔,改为椭圆形,以增多笛膜的折纹,使音色更圆润,更易于控制。

演奏方法

要吹好笛子必须气(功)、指(法)、舌(头)三方面密切配合好,三者缺一不可。
$firstVoiceSent
- 来自原声例句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