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尺蠖 百科内容来自于: 百度百科

形态特征

翅长17~21mm。体翅灰白至灰褐色,
槐尺蠖 槐尺蠖
翅面密布小褐点。前、后翅中、外线间色较淡,外线外侧至外缘色较深。前翅内、中线为褐色细线,在前缘折成黑条斑,外线在前缘形成三角形褐斑,内有2~3个黑纹,自中部至后缘有1列黑斑,并有细线割开,顶角灰褐色,其下方有1褐色三角形斑纹,中室端具新月形褐色纹。后翅内线较直,中、外线均波状褐色,展翅时与前翅的中、外线相接,构成一完整的弧状曲线,中室端为小黑点,在翅的约3/4处于M3脉的上、下各有1黑点,外缘波状有褐边,并于M3脉甚凸出。

生物学特性

槐尺蠖正在吞噬树叶 槐尺蠖正在吞噬树叶
一年3~4代,以蛹越冬。在北京,4、5月间成虫陆续羽化。第一代幼虫始见于5月上旬。各代幼虫危害盛期分别为5月下旬、7月中旬及其8月下旬到9月上旬。化蛹盛期分别为5月下旬到6月上旬,7月中下旬及其8月下旬到9月上旬。10月上旬仍有少量幼虫入土化蛹越冬。
卵散产于叶片、叶柄和小枝上,以树冠南面最多。产卵活动多在每日的19~0时,幼虫孵化以19~21时为盛,同一雌蛾所产的卵孵化整齐,孵化率在90%以上。
幼虫孵化后,立即开始取食,幼龄时食叶呈网状,3龄后取食叶肉,仅留中脉。幼虫一生食叶量为1.67克/头,相当于槐树个成熟复叶全部叶片的重量。幼虫能吐丝下垂,随风扩散,或借助胸足喝对腹足作弓形运动。老熟幼虫已经完全丧失吐丝能力,能沿树干向下爬行,或直接掉落地面。
幼虫体背出现紫红色,幼虫即已经老熟,老熟幼虫大多于白天离树入土化蛹。化蛹场所通常在树冠投影范围内,以树冠东南向最多。幼虫入土深度一般为3~6厘米,少数可深达12厘米。
在自然界,成虫取食珍珠梅等的花蜜。 
$firstVoiceSent
- 来自原声例句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