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瓜分中国,英帝国主义派遣大批传教士进入我国进行文化侵略,矮陂古村北面靠近公路旁的山坡上建起一座英式楼房,屋顶锥形,问窗上面呈半圆形,当地人称“番鬼楼”。楼内住有一个名叫
约翰的英籍传教士,在当地传教收徒。笼络人心。
约翰偶尔也身着洋服,头戴礼帽,手持文明棍步入村道、
田边,与当地青年农民搭讪闲聊,宣扬天主教教义。久而久之,彼此逐渐熟悉。 一日,
约翰邀一群青年入楼喝咖啡,谈及英殖民地南洋淘金,大有发财机会,前途无限!一群青年被约翰说得跃跃欲试。他们经过一番思考,终于说服了长辈,决定背井离乡到南洋去创一事业。于是选了
吉日良辰,带上
约翰的介绍信和地图,拜过祖先,并包一撮家乡的泥土,带一大包
梅菜踏上了征途。以肖鹏为首的一群青年经过半个月的颠簸终于到达南洋群岛中一个叫吉岭鸡笼埔的地方安营扎寨,成为开发南洋的第一代华人。 当时,从大陆各地来的华人数以千计,初来乍到,水土不服,皮肤过敏,头昏脑胀;屡屡服药仍未奏效。万般无奈,只好朝北焚香,遥请大陆祖先保佑。因为记挂祖先,肖鹏想到过番时从大陆带来的
梅菜。他想用家乡的
梅菜煮水冲凉,说不定能除去异乡病呢!肖鹏一试,果然灵验,冲凉后浑身轻松,精神爽快!原来故乡物产成分与人有某种似血缘般的感应,梅
菜果有清热解毒除烦之药用价值。经肖鹏现身说法,各地侨民纷纷前来索取测
梅菜煮水冲凉,侨民们终于战胜了初来的不适应症,同时也意识到来自唐山家乡的梅菜是南洋侨民必备之宝。
梅菜不仅是珍贵佳肴,且是保健祛病之神菜。众侨民便开展集资,并推选肖鹏为商会会长,每年回国采购
梅菜。在春节后
梅菜上市季节,侨民纷纷争相购买,家家必备。来自祖国的
岭南特产“
惠州梅菜”,从此在南洋名声鹊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