栎旋木柄天牛 百科内容来自于: 百度百科

寄主及危害

旋木柄天牛主要危害栓皮栎麻栎青冈栎、僵子栎。幼虫在边材凿成1条或多条螺旋形坑道,多危害栎类幼树主干,使树木遇风即折。

形态特征

成虫

墨绿色,有金属光泽,体长21~34mm,体宽5~8mm。头部具细密刻点,触角鞭状,紫蓝色,着生于两复眼之间,外端突出呈刺状。前胸背板长宽约等,前后缘有凹沟。鞘翅长条形,两端近于平行,翅面密被刻点,其上有3条略凸的暗色纵带。前足和中足腿节端部显著膨大,酱红色,呈梨状。后足胫节和第一跗节特别扁平而长。

长椭圆形,长3~3.6mm,桔黄色,后端稍浑圆。

幼虫

老熟幼虫体长37~48mm,淡桔黄色。头部褐色,缩入前角,细长扁圆形。前胸背板矩形,光滑,黄白色,中纵沟明显,前端有一个“凹”字形褐色斑纹。

乳白色, 长21~38mm,宽6~10mm,腹部各节背面有褐色短刺排列“W”字形。

生物学特性

河南省2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枝干虫道内越冬二次。第三年5月上旬至6月下旬化蛹,6月下旬至7月下旬为成虫羽化期。羽化时间多在9~~10时。刚羽化的成虫体软色淡,在蛹室内停留1~2天,体壁变硬并成紫罗兰色光泽,之后咬皮出孔。羽化孔椭圆形,成虫爬出后,在树干上来回爬行并抖动鞘翅。约30分钟即飞去,成虫无趋光性,不进行补充营养,羽化后1~2天开始交尾,以10~15时和21时多见。成虫可交尾10~12次,需1~3个小时。在雌虫产卵期仍可交尾,雌成虫第1次交尾后1~2天开始产卵,产卵于8时至日落前进行,多见于10~15时。平均每雌虫产卵12粒,未交尾雌虫也可产卵,但卵很快干瘪。成虫飞翔能力强。雌雄比为1:0.9。成虫寿命为12~16天,平均为13天。卵散产于树木枝干、皮缝或节疤间,产卵部位以树干粗度增大而升高。树干胸径5cm以下产卵部位多在1~2m处;树干胸径6~10cm粗,产卵部位多在2~3m处;树干胸径16cm以上粗的树,产卵部位多在5m以上处。卵初产时为黄色,渐变为乳白色,日均温度26℃时,卵历期13~28天,自然孵化率为81.3%。初孵幼虫在皮层和木质部间取食,约经6天即蛀入木质部。向上侵害12cm左右即向下蛀食,在沿树干纵向蛀食时,横向凿孔向外排粪和蛀屑。虫道平均长190cm。翌年8~9月间幼虫在纵虫道下端凿出最后一个排粪孔,便开始沿水平方向在边材部分环状取食,虫道排列成螺旋状,距地面高度为0.2~5.9m,其中以2.5m处为多。幼虫进行环状取食处树干直径多为6~8cm。11月下旬老熟幼虫在纵虫道内第二次越冬。来年3月中、下旬越冬幼虫开始活动,4月上旬做羽化道和蛹室,准备化蛹。老熟幼虫化蛹前先用白色分泌物和细木屑堵塞羽化道,下端筑起长椭圆形蛹室(长4.4~5.5cm,宽0.9~1.5cm)。4~5天后进入预蛹期,10~18天后化蛹。蛹期平均16天。该虫在栓皮栎纯林内比在松栎混交林内发生严重,对胸径8~10cm粗的栓皮栎危害较重,栓皮栎人工林随林龄增大而危害加重,栓皮栎林密度大的重于稀疏林。林缘、阳坡及山顶部的栓皮栎林重于林内、阴坡及山下部的栓皮栎林。栎旋木柄天牛的主要天敌有白僵菌、细菌、姬蜂和红蚂蚁。

防治措施

旋木柄天牛防治措施

旋木柄天牛防治措施

1、加强营森措施:适地适树,选择适宜当地气候、土壤等条件的树种进行造林,营造混交林,避免单纯树种形成大面积人工林。
2、保护、利用天敌,保护和招引啄木鸟,在天牛幼虫期可在林间释放姬蜂。
3、化学药剂防治①用化学药剂喷涂树干,常用药剂有:40%乐果乳油、50%辛硫磷乳油。②磷化铝,毒丸堵填排粪孔,利用泥封口,也可用毒签插入排粪孔内。③打孔注药,可用40%氧化乐果,50%甲胺磷1:4倍在树干基部用打孔机打孔注药。
4、生物防治仿生制剂:
在成虫羽化前向树干树枝喷施“绿色微雷”30%倍液,药效良好。

种群分布

栎旋木柄大牛主要发生在河南省的伏牛山、陕西省的秦岭林区。
$firstVoiceSent
- 来自原声例句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