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竹叶 百科内容来自于: 百度百科

基本信息

药用部位 植物的叶或卷而未放的嫩叶。
功效分类 清热凉血药
附注 植物描述,详见词条:慈竹

原形态

慈竹 植株呈乔木状。高5-10m,梢端细长作弧形或下垂,全竿共30节左右;节间圆筒形,长15-30(-60)cm,径3-6cm,表面贴生灰白色或褐色疣基小刺毛;竿环平坦;箨环明显;箨鞘革质,背部密被白色短柔毛和棕黑色刺毛,鞘口宽广而下凹,略呈“山”字形,箨耳无;箨舌呈流苏状,连同繸毛高约1cm许;箨片两面均被白色小刺毛,具多脉。竿每节约有20条以上的分枝,呈半轮生状簇聚,水平伸展,主枝稍显着,其下部节间长可10cm,径约5mm。末级小枝具数叶乃至多叶;叶鞘长4-8cm,无毛,具纵肋;叶舌截形,棕黑色,高1-1.5mm,上缘啮蚀状细裂;叶片窄披针形,上面无毛,下面被细柔毛,次脉5-10对;叶柄长2-3mm。花枝束生,常弯曲下垂,长20-60cm,节间长1.5-5.5cm;假小穗长达1.5cm;颖0-1,长约6-7mm;外稃宽卵形,具多脉,边缘生纤毛,内稃脊上有纤毛;鳞被3-4;雄蕊6;花柱具微毛,向上分裂为2-4羽毛状柱头。果实纺缍形,黄棕色,易与种子分离而为囊状果。笋期6-9月或自12月至翌年3月,花期多在7-9月,但可持续数月之久。

中药药性

性味归经

味甘、苦;性微寒。
1.《全国中草药汇编》:“苦、甘、微寒。”
2.《四川中药志》1982年版:“微苦,凉。”

功效主治

清心利尿;除烦止渴。主治热病烦渴;小便短赤;口舌生疮。

各家论述

1.《草木便方》:“治热淋尿血。”
2.《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清心热,治头昏。”
3.《全国中草药汇编》:“清热除烦。治热病烦渴,小便不利,口舌生疮。”
4.《四川中药志》1982年版:“清心,利尿。”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9g;或泡水代茶饮。

药方选录

1.治热病心烦,神昏谵语:竹叶心6g,玄参9g,莲子心1.5g,连心麦冬9g,连翘心6g。煎服。
2.治小便短赤,口舌生疮:竹叶心9g,生地9g,木通9g,甘草9g,水煎服。(1~2方出自《四川中药志》1982年)

药材来源

来源考证

出自于《草木便方》。

药材基原

为禾本科植物慈竹( Neosinocalamus affinis (Rendle) Keng f.)的叶或卷而未放的嫩叶(竹叶心)。

产地溯源

产于西南各地。
$firstVoiceSent
- 来自原声例句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