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论 百科内容来自于: 百度百科

循环论-简介

循环论,道家哲学理论,一种形而上学的发展观。认为事物的发展只有量的变化,而没有质的飞跃,象走马灯式地从一点出发,周而复始地回到原来的出发点。否认事物发展的前进性质,否认事物的发展是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螺旋形上升运动。其根本错误在于:只承认事物的量变,否认事物的质变;只看到曲折性、迂回性,看不到前进的总趋势,认为事物发展的总趋势不是前进和上升的,而是从一点出发再回到原来出发点的简单重复,因此其实质就是否认发展。明代哲学家朱熹就提出:“气运从来一盛了又一衰,一衰了又一盛,只管恁地循环去。”(《朱子语类》卷一)而把循环论的观点贯彻运用到社会历史领域中就产生了历史循环论,这种理论否认社会进步,反对社会革命,视社会历史为没有质的差别的循环运动,宣扬人类必将退回到以前的时代,并且明确提出了“回到原始时代去”的反动口号,成为一切反动阶级和复辟倒退势力的理论工具。朱熹就认为人类社会历史同样是“终而复始”的循环运动。战国时期思想家邹衍提出的“五德终始”说就是这种历史循环论的典型代表。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在其发展中虽然有某些特征、特性的重复出现,但是这种重复决不同于循环,它虽然似乎重新达到了原来的出发点,但这是在更高阶段上达到的。从肯定到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的上升运动。循环论错误的根源在于,片面地抓住事物发展中某些重复现象,把它夸大为绝对的循环,并且说成是一切事物的正常秩序。把个别的重复说成全部重复,把形式上的复旧说成是内容上的等同。循环论和直线论一样,都是一种形而上学的观点,它对实际工作是极为有害的。

词源

循环论古已有之。《周易·爻辞》的“无平不陡,无往不复”,《老子》的“逝日远,远日返”等都有浓厚的循环论色彩。赫拉克利特的“火变金,金变水,水变土”而又“土变水、水变金、金变火”是循环论的典型。历史循环论是循环论在社会历史领域中的运用,它把社会看成是个封闭的循环圈,反对社会进步、社会革命。战国时,邹衍的“五德终始说”,就是这种历史循环论的典型代表。循环论是反动阶级、复辟倒退势力的理论工具。

局限性

循环论是和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相对立的。事物在其发展的过程中,虽然会出现某些重复,但这绝不是原来事物的简单循环,而是对旧质的扬弃,在高一级基础上的重复;不是简单的循环圆圈,而是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循环论只承认事物发展的曲折性,而否认事物发展的前进性,结果把事物的螺旋式上升运动变成了周而复始的循环,把事物的发展变化歪曲成毫无内容的空洞过程。

循环论-相关

$firstVoiceSent
- 来自原声例句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