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纹赤蛇 百科内容来自于: 百度百科

生态习性

本种是台湾少数的丽纹蛇属成员之一,极为稀少,难得一见。属夜行性蛇类,栖息在中低海拔山区的森林和草丛中,喜欢于下雨后的夜晚出来活动,据研究可能以蜥蜴和小型蛇类为食,但其详细习性数据并不详。攻击性很弱,但具有强烈神经毒。

形态特征

小型蛇类,体型粗短,最大体长为98公分左右。头顶黑褐色。头后力有一白色环纹。颈部不明显。从颈部向后有3条黑色纵带,其间夹杂2条褐色纵带。有些个体的两侧黑色纵带,会有20馀处中断的白色花纹。体鳞13列,少数个体15列。鳞片平滑无棱脊。
羽鸟氏带纹赤蛇,分布于新竹竹东一带山区,目前仅有6次发现记录。数量更为稀少,腹鳞列数较少,为 238 ~ 248 纵列,带纹赤蛇为249~269纵列。数量稀少,有可能只是带纹赤蛇之变异个体。
※备注:1905年羽鸟重郎(Juro Hatori)和高桥精一(Seiichi Takahashi)在宜兰采擭一标本,其两侧黑色纵带有20馀处中断的白色花纹,和已知的不同。1930年高桥氏正式将此标本命为新种 - 羽鸟氏带纹赤蛇(Calliophis hatori)。1931年牧茂市郎(Moichiro Maki)检查另外一些标本时,发现它们的毒牙后面有2枚小牙,而且花纹和已知的带纹赤蛇接近,所以将其改为羽鸟氏带纹赤蛇亚种(Hemibungarus sauteri hatori),至于梭德采擭的则成为指名亚种(Hemibungarus sauteri sauteri)。但因样品数不够多,许多学者仍认为它们是同一物种。1999年时太田英利(Hidetoshi Ota)等人,在检查14只带纹赤蛇及8只羽鸟氏带纹赤蛇后,甚至认为它们应分属于不同的两个种,但是否如此,还要更多的证据才较确定。
$firstVoiceSent
- 来自原声例句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